| 网站首页 | 范文 | 演讲致词 | 汇报体会 | 总结报告 | 公文方案 | 领导讲话 | 党建工会 | 论文 | 文档 |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网 >> 论文 >> 今日更新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社会主义\市场和“中国道路”           
社会主义\市场和“中国道路”
用了“后社会主义”一词给予界定:“‘后社会主义’中的‘后’包含两种意义,指的是历史形势的两可性(ambigu-ities):今天的中国社会是后社会主义的,一方面因为中国虽然断言它具有社会主义的前途,但已不再从固有的社会主义思想中汲取动力;另一方面因为社会主义作为一种社会结构,仍然可供中国选择,只要形势需要,中国就可能再回到社会主义。强调资本主义的因素并认为中国必定发展成为一个资本主义社会,这些想法都是错误的。”从德里克教授的言辞中可以看出,他对中国所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持一种基本赞同和欣赏的态度,并从一种动态和惊醒的视角来看待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所实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所实行的特色社会主义并没有丢弃早先的社会主义遗产,比如革命斗争,追求平等的思想,我们不应当从一种不管时空变化而定义都不变的一般社会主义来理解那些遗产,反而应当把它们理解为一种为了适应具体历史环境而需要加以重组的思想。”最后,在如何评判中国所走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和提出“和谐社会”思想理念的问题上,他认为,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一直到最近的“和谐社会”及“科学发展观”理念的提出,都是基于现实对社会主义不断认识和反思的结果。在这一点上,他也驳斥了那种认为中国至改革开放30年以来是一种走向资本主义和全球资本主义的必然趋势的观点。“我提出了一种历史分期:20世纪80年代模棱两可的开放;90年代的全面开放;最近lO年重新担忧社会主义的未来。这些担忧之所以产生,是因为之前10年的快速发展政策造成了生态和社会问题。……与过去相比,对中国社会矛盾的分析目前更为复杂,这是因为中国已经融入全球资本主义。能否解决这些矛盾以及判断哪一种解决会更符合长期抱负的困难也更为复杂。解决这个困难的方法之一是,以走向所渴望的未来的连续的短期目标来取代遥远乌托邦的目的论,同时防止这些解决当前危机的方法会给未来设置障碍。”这句话集中体现了德里克教授对中国当前社会发展趋势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睿智判断。这一点也对当下中国学界全面认识和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独

 << 上一页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下一页

  • 上一个论文:

  • 下一个论文:
  • 推荐文章
    韩毓海:社会主义与文化中国
    为什么说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
    高职文秘专业社会服务途径探
    高中班级2013年元旦晚会主持
    XX中学2013年蛇年元旦晚会主
    试论学习者共同体:社会建构主
    从按需分配的实现看马克思主
    略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现状
    经济条件下社会需求导向机制
    建构社会诚信体系框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