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范文 | 演讲致词 | 汇报体会 | 总结报告 | 公文方案 | 领导讲话 | 党建工会 | 论文 | 文档 | 书信 |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网 >> 论文 >> 企业管理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浅议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           
浅议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

[摘要]随着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为投资者和社会公众在经济决策阶段提供了有用的会计信息新理念,实现了与国际惯例的趋同,首次构建了比较完整的有机统一体系,并为改进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提供了相关借鉴。新会计准则带来了以下几个方面的重大变革:①“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更名为“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更加突出其相关性、可比性和重要性原则;②注重公允价值;③存货管理办法变革;④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变革;⑤债务重组方法变革;⑥企业合并会计处理方法变革;⑦合并报表基本理论变革;⑧金融工具准则变革。以上所述的这些新的变革,正是与国际会计准则相趋同的产物。
2 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存在的障碍
2.1市场经济基础不够雄厚
雄厚的市场经济发展基础是《国际会计准则》制定和施行主要力量,它符合发达国家市场经济的实际状况,但对于我国来说,并不拥有《国际会计准则》推行的良好市场经济基础,这是与发达西方国家相比,《国际会计准则》难以发展的最主要原因。例如,如果照搬《国际会计准则》相关规定,就会使得《国际会计准则》的某些规定在我国市场经济环境下毫无用处,因为在我国经济环境历史中可能刚刚出现甚至还未出现西方国家常见的相关经济事项。以我国会计准则为参照点,在会计准则中的某些特殊会计事项,可能在《国际会计准则》中丝毫位见,因为它同样也不适应发达国家市场经济现状。所以不能针对我国会计准则不能只单纯追求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加上我国跨国公司少、资本市场薄弱、国际贸易发展不成熟,使得我国会计制度变迁的“主要行动集团”力量比较弱小,因此,由于我国经济基础不够牢固,对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走向趋同产生了较大的阻力。locAlhoST
2.2法律环境条件不够完善
会计准则与法律法规是紧密相联的,由于我国法律法规与西方国家相比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也就成了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难以走向趋同因素之一。例如,在会计准则规范重点内容方面。由于西方发达国家的法律现状,使得《国际会计准则》以资产负债表为主,该表侧重于预测企业未来的现金流量。但我国且以利润表为主,因为我国的法律法规规定,公司上市、增资配股、退市均以利润作为判定指标,从一定程度上忽视了资产负债表信息的质量,可见我国还未提供一个完善的会计准则走向国际趋同的法律环境。
2.3社会意识觉醒不够程度
社会意识是促成我国会计准则走向国际趋同的重要力量,然而我国对会计准则的认识在社会意识方面存在很大的不足,严重的阻碍了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化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我国的会计准则的颁布具有强制性。在性质上是让人们被动的去接受。而在《国际会计准则》中,完全是一种主动的性质,人们主动的去接受会计准则。因为在其公允表达原则中规定企业可以背离会计准则及其解释的相关规定,并可采用其他的方法进行会计处理,以实现公允列报目的。其次,会计概念框架体系不完整。会计概念框架可以有效的指导会计准则的制定,而我国并没有一个完整的概念框架体系,特别是在财务会计方面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概念,使得我国会计准则的制定缺乏一个规范的理论指导。再者,我国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并行。虽说这是我国会计体系的一个特色,但随着2001年实行新的《企业会计制度》之后,我国会计准则似乎成为制定《企业会计制度》的指导纲领,这使得我国会计准则的可操作性较差。用发展的眼光来看,不利于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化趋同。
3 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发展方法
从以上分析可知,有较多的因素阻碍着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化发展,针对以上阻力,我国会计准则在国际趋同化发展道路上应该结合实际取长补短,首先要完善自身会计准则的制定、实施、推行与发展。其次要吸取《国际会计准则》的相关优点,并不断进行交流、借鉴。

3.1选择性的借鉴国际会计准则优点
在我国会计准则的制定、完善和实施过程中,应随时与国际会计准则进行对比分析,并结合我国会计准则实际现状,吸收和借鉴iasb中符合国情的思想,逐渐改进不足、有避的方法,有计划的实现iasb的趋同,与国际会计准则协调发展。
3.2完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结构
虽说,我国新会计准则尽量引人了国际通用的概念框架内容,但是由于定位、计量属性的规定等方面的制约,仍难以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会计概念框架。因此,我国应尽快建立起一套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结构,以使我国会计准则与实务操作更加规范,从而增强准则的指导性与前瞻性,避免会计准则的随意变更和保证会计改革的正确方向。我国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应以财务会计目标为起点,以会计假设为基础,以会计信息质量特征、财务会计要素及其确认和计量为核心,它可以由财政部来制定并作为会计法规的组成部分。当然,这个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不是一墩而就的,因而我们要加快步伐,先建立会计准则配套体系,待到合适时机再建立起我国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结构。
3.3提高会计工作人员综合素质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aibs)改组后,一个重要变化就是其最重要的任职资格条件是专业技能和职业背景,而不再是地区代表性,这就对我国尽快培养出自己的国际会计专业人员提出了挑战。然而,我国目前还缺乏这样的专业人员,从而在国际会计准则趋同中处于不利地位。无论是在人才培训方面,还是会计工作方面都要努力培养专业性、综合性的高素质会计教育工作都和实际工者。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会计人才的培养。①培养专业性的师资力量,无论是高校还是培训机构都应该拥有具有实际经验和理论知识相结合的综合性教育人才,并能和国际会计教育接轨,以培养专业性的会计人才。②加强高校会计人才培养。高校是会计人才的主要来源,在教育教材、课程、方法上都应该慎重考虑,并加强国际会计准则的学习,为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化发展提供主体力量。 ③重视继续教育和培训机构建立。现阶段继续教育及培训方面的机构很多,但需要提高及教育质量,并注入国

[1] [2] 下一页

  • 上一个论文:

  • 下一个论文:


  • 看了《浅议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网友还看了:
    [法律论文]试论我国涉食品安全犯罪中的定罪与量刑标准
    [法律论文]试论我国保险纠纷业内调处机制的完善
    [法律论文]简论我国环境犯罪的刑法规制及完善
    [法律论文]浅谈我国经济犯罪死刑的废止
    [法律论文]试析我国刑法中无限防卫权的研究
    [法律论文]试论我国反垄断法对自然垄断行业的规制
    [毕业论文]论我国经济结构性失衡与多层次产业转移对策
    [法律论文]试析我国公民人身自由与安全权
    [法律论文]试论我国一人公司的法律规制
    [企业管理]研究我国养老旅游产品开发策略

    企业管理
    普通论文试论社区资源与高校团委管理工作
    普通论文琼澳两地旅游业发展的比较与合作
    普通论文基于生态视角的城市社区建设分析
    普通论文基于和谐管理理论的日本型经营体
    普通论文反思中国企业战略管理
    普通论文浅谈会计诚信与会计职业道德教育
    普通论文关于地方大学图书馆第二教育资源
    普通论文论财务集中核算制度在行政事业单
    普通论文中小企业物流与成本研究
    普通论文试论消费者行为的零售企业营销问
    普通论文论中小企业员工心理契约与工作满
    普通论文在竞争中走向国际的“鹿王”
    论文
    普通论文[企业管理]高校人力资源共享组织结
    普通论文[经济论文]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普通论文[交通运输]浅议现代城市轨道交通系
    普通论文[经济论文]试论我国商业银行市场营
    普通论文[经济论文]谈文化艺术对城市经济发
    普通论文[简历文档]关于“文化产业”定义的
    普通论文[免费范文]对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的
    普通论文[工程建筑]对混凝土裂缝的成因和控
    范文大全
    普通范文[范文大全]街道关工委关心下一代工
    普通范文[演讲稿]优秀共青团员爱国演讲稿
    普通范文[范文大全]民用建筑节能管理工作的
    普通范文[范文大全]中国海关2010年工作分析
    普通范文[演讲稿]安全与生命 (演讲稿)
    普通范文[先进性教育]党员先进性的基本标准是
    普通范文[范文大全]工商所长先进事迹
    普通范文[范文大全]致富女能手事迹材料
    演讲致词
    普通演讲[节日演讲稿范文]在XX县第四期青年干部培训
    普通演讲[会议发言稿]县委工作会议主持词
    普通演讲[节日祝福语]2012年春节给商业伙伴、生
    普通演讲[节日祝福语]2009年教师节活动庆祝策划
    普通演讲[庆典致辞]八十寿诞贺词
    普通演讲[商务礼仪范文]对联的概念、概述
    工作范文
    普通汇报体会[心得体会]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心得体会
    普通公文方案[合同范本]化肥、农药、农膜购销合同
    普通总结[工作总结]办公室副主任竞聘演讲稿
    普通党建工会[政府政务]县领导在审计署特派办反馈
    普通党建工会[事迹材料]*县问题村集中整建工作优秀
    普通总结[工作总结]海关年度总结
    普通公文方案[公文写作]我的信仰
    普通总结[年终总结]2009年林业局纪检监察工作
    普通总结[述职报告]酒店营销经理述职报告范文
    普通公文方案[企划方案]村镇电视网络整合工作实施
    普通总结[工作计划]幼儿园中班下学期班级工作
    普通汇报体会[心得体会]《细节决定成败》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