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农户从事产业化经营增加收入达到15.8亿元,户平均增加收入588.5元。
第二,日益成为推动我省农业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中坚力量。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全省形成了一批布局相对集中的区域特色主导产业。赣南脐橙、南丰蜜桔、婺源aa级有机茶、环鄱阳湖特种水产等在全国都具有一定影响;英雄乳业、阳光乳业、大余花卉、高安肉牛等正发展成为区域经济的支柱产业;安远无公害水果基地、永丰无公害蔬菜基地、修水和婺源的无公害茶叶基地已成为我国首批100个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县。
第三,成为我省开放型农业和产品创新的市场主体。有力推动了我省农业生产的基地化、标准化和规模化,带动了品牌农业、特色农业的蓬勃发展。2002年全省利用外资龙头企业数量达到344家,比2000年增加250家;利用外资额度41121万美元,比2000年增加34968万美元;出口创汇13571万美元,比2000年增加6745万美元,增长98.8%。在对外开拓市场的过程中,龙头企业十分重视发挥良好的生态环境和资源优势,重视生产基地标准化建设,一大批标准化果园、无公害菜园和无规定疫病的产品生产基地已经建立起来。2002年底,全省基地种植面积达到1119万亩,比2000年增加222万亩,增长24.7%;养殖面积达到272.6万亩,比2000年增加140万亩。如大鄣山绿色食品有限公司、昌顺集团等依托龙头企业组建专业合作社,组织管理生产基地;赣南果业集团、德宇集团、德兴市异vc钠有限公司等以契约的形式建立了上万亩配套基地。一批具有我省特色、市场影响比较大、经济效益比较好的品牌农业产品正在迅速扩张,逐步成为农业结构调整的突破口、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增长点。如赣南脐橙、南丰蜜桔、广昌白莲万载百合、奉新大米、进贤螃蟹、井冈毛竹、樟树药材、英雄奶业、大鄣山茶叶、弋阳年糕、广丰淀粉、都昌菊三七、金溪黄橘子、临川西瓜、兴国灰鹅等。
三个试点县区在发展龙头企业,培育有当地特色的农业主导产业,开展农业科技示范,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推进农村市场体系建设和土地流转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三、江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中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省农业产业化发展与全国和周边先进省份相比,还有不小差距。主要问题是:
1.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效益不够理想。
2002年全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数量达到近10万个,我省只有2096个,占全国比例不到2%;浙江为5000多个,我省不到浙江的2/5。在现有农业龙头企业中,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浙江省有1500多家,广东省1028家,我省仅有580家。我省龙头企业实现的销售收入、利税等效益指标都低于沿海和周边省份。我省109家国家和省级龙头企业,年销售收入亿元以上的仅31家,浙江有62家,广东139家,江苏107家;我省龙头企业平均固定资产总值为443.7万元,是广东省的1/6;平均销售收入为786万元,不到广东省的1/6;我省龙头企业平均利税总额88.25万元,仅为广东省的1/3,浙江省的1/2。
2.龙头企业竞争力弱,辐射带动作用不够强,外向程度低。
规模小、效益差必然导致竞争力弱,辐射带动作用小。2002年我省平均每个产业化组织带动农户688户,农户平均增收558.5元。广东省平均分别为1770户和2230元。广东省近年来龙头企业每年投入科研开发和技术推广经费上亿元,打造出水果加工、牛奶、饮料、饲料等一大批产品的知名品牌,获得iso9000、14000系列标准或haccp认证的有30多家,2002年该省龙头企业出口创汇达7.9亿美元。浙江省目前有104种省级名牌农产品,20余家企业农产品品牌获著名商标,有1000多家外向型农业龙头企业,其中有67家企业农产品出口额超过1000万美元,2002年全省农产品出口额达到33.3亿美元,出口额约占农业总产值的20%。相比之下我省龙头企业获得省名牌产品和著名商标的为数不多,产品竞争力弱、市场占有率不高。109家省级以上龙头企业只有34家有少量产品出口,2002年出口创汇仅为1.36亿美元。
3.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不完善,农业产业化规模难以做大。
利益联结机制是实现龙头企业和农户“双赢”,做强做大农业产业化的基本保证条件。我省农业产业化的利益联结不够紧密,比较松散。据省农业厅统计,我省各类产业化组织与农户建立合同关系的比例为52.5%,其中有定单关系的比例为37.8%。根据省中小企业局调查,合同契约制联结形式占产业化组织形式总数70.5%。实际上,还有不少“合同”很不规范,许多仍是口头约定或“君子协议”,真正意义的“合同”或“订单”不到40%。由于市场法制的不健全,所订合同又不规范,导致单方毁约的成本很低,龙头企业和农户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不执行合同或协议的情况屡有发生。产品不好卖时,龙头企业压价收购,或者不予收购,把市场风险转嫁给农户;产品好卖时,农户则自己高价销售产品,独享生产利润。由于毁约造成的卖难买难已成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重要障碍。
4.龙头企业的体制和运行机制存在缺陷,部分企业已失去龙头带动作用。
我省龙头企业从所有制形式来看,主要可分为国有、国有控股(股份制)和民营企业三种类型。体制创新不足和运行机制不活是我省龙头企业发展缓慢的要害。我省有相当数量的国有龙头企业改制、转制和重组未有实质性进展,产权制度改革缓慢;部分虽已改制,但产权不清晰、权责不明确,导致经营者、投资者、劳动者三者积极性都不高,改革效果不大。部分股份制企业没有建立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经营机制,内部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有的虽已建立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等机构,但没有规范运作。相当数量的国有龙头企业债务沉重,经营困难,一部分当年火火热热的龙头企业,产品失去竞争力,已不能发挥龙头带动作用。龙头企业资本市场运作能力差,也是我省龙头企业难以做大做强的重要原因。我省自赣南果业上市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