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再没有一家农业企业上市,邻省湖南已有10余家农业企业上市。而赣南果业上市后也因为各种原因被作为壳资源卖掉,公司主业已被彻底改变,通为通讯类上市公司。部分民营龙头企业仍沿袭家庭式经营方式;不少民营企业家缺乏现代企业管理知识,管理方式落后,经营水平不高,企业发展不快。相当多的农村专业户发展到一定规模后,其经营管理明显不适应现代市场要求,财务制度,财务报表基本没有,根本不可能取得金融部门的大力支持,经营规模很难再上档次。
5.龙头企业发展的市场环境不佳,政策扶持力度不大。
龙头企业发展普遍面临市场环境不够宽松的困境。一些地方政府迫于财政增收压力,对企业“竭泽而渔”;有的部门恃权敛财,向企业乱伸手;还有部分地方政府急于求成,一味要求企业扩张,已超越了龙头企业自身管理水平和承受能力,造成了一些企业的非理性扩张和隐性经营风险。市场信用环境和法制保障也有待改善。龙头企业“买难”,农户“卖难”的市场信用问题,还贷信用问题,严重困扰着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许多农户和专业户把贷款等同拨款或扶贫款,钱一到手就不想还。据农行统计,某些县对农村专业户的贷款,由于农户信用观念淡薄和管理难以到位等原因,90%的贷款未归还,80%的专业户拖欠贷款利息。凡此种种,使农村金融业务的风险非常大,金融部门和保险公司把市场开发转向工商客户,加速了农业资金的外流和匮乏。
如,某市2002年龙头企业向金融机构申请贷款26项,总金额320万元,但实际落实的仅10项25万元,最大的一项仅5万元。由此可见龙头企业贷款难的程度。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组织的扶持政策也难以落实。我省现在已出台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16条政策规定,但受财力限制,每年只有2000万元的财政专项资金用于龙头企业的贷款贴息、技术补贴和培植品牌,财政扶持力度较小。目前我省和全国仍没有出台明确支持农民发展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专门政策性法规。
四、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政策措施
农业产业化是复杂的系统工程,影响其发展的原因和因素很多,要实现我省农业产业化的跨越式发展,必须找准突破口。根据我省龙头企业规模偏小、数量偏少,运行机制和联结机制存在缺陷的主要问题,从做大做强做多做活龙头企业着力,才能收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1.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创新江西农业产业化发展思路。
实现江西农业产业化的跨越式发展,必须创新发展思路,深化对中央关于扶持产业化就是扶持农业,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的精神的认识,把扶持农业产业化和龙头企业优先发展作为现代农业建设,作为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兴赣富民的重大战略。创新发展环境,创新农业产业化经营形式,创新工作思路、创新服务举措,把农业产业化和龙头企业的发展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2.加大扶持力度,进一步做大做强省级龙头企业。
省级龙头企业是我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火车头,要千方百计做大做强,提高其核心竞争力和带动力。要继续集中力量支持109家省级和省级以上龙头企业,在现有16条扶持省级龙头企业加快发展的优惠政策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扶持更多省级龙头企业进入国家重点龙头企业行列。要创新和完善省级龙头企业扶持鼓励办法,将现有的100家省级龙头企业划分成准国家级、重点省级和一般省级三个级别,实行升降级制和淘汰制,吸收规模型外资龙头企业和成长型龙头企业进入省级龙头企业队伍,淘汰衰退的企业,形成更有效的激励竞争机制。大力扶持名牌产品、名牌企业,鼓励龙头企业开发培育名优产品,特色产品,重点扶持产业链长、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高、带动力强的生产加工型龙头企业,采取“以奖代补”的办法,对龙头企业在技术创新和品牌培植方面取得优异成绩的给予重奖。加大国有粮棉流通企业和其他国营和国有控股龙头企业的产权、机制改革和经营转型力度。我省国有农业企业、国有粮棉企业特别是粮食企业覆盖面广,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现实和潜在的重要力量,必须深化改革才能使我省国有粮棉企业和国有龙头企业真正成为农业产业化的重要主体。要加大资本市场资源整合力度,依托优势龙头企业,借助资本运营,通过重组并购,发展一批大型龙头企业和企业集团。
3.实行大开放主战略,大力引进和发展各种类型的龙头企业
要充分发挥江西山水、生物资源丰富、生态环境好的优势,打开山门水界,实行农业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把农业产业化变成承接东南沿海以及国际产业和资本转移的重要基地。千方百计引进世界500强中的农产品加工和营销跨国公司、以及国内大型龙头企业,通过招商引资,借助外力发展一批外向度高的出口创汇龙头企业、发展一大批各类龙头企业,争取在短时间内最大程度地提升我省龙头企业的规模和市场开拓能力。放手发展民营和个体龙头企业,降低农村民营个体企业准入门槛,从种养大户中培育发展一大批新的龙头企业。通过发展外资和民营龙头企业,解决我省龙头企业数量偏少、规模偏小的问题,形成以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为核心,省级龙头企业为骨干,成千上万个专业市场、中介组织、小型龙头企业为基础的农业产业化组织格局。
4.大力发展各类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
国内外农业产业化经验证明,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和专业协会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重要力量,是连接龙头企业和农户的重要桥梁。我省农民加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低,与农村中介组织发展缓慢关系密切。要大力发展农村行业协会和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一是要放手发展,鼓励多种形式一起上,形成多层次、多类型、跨区域的发展格局,目前要重点发展各种农村购销合作经济组织;大力发展各种农村专业合作社,有条件的地方,要引导和鼓励农民建立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股份制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鼓励发展各类农村技术协会、研究会;抓紧组建重要出口农产品行业协会。二是要按照民办、民管、民收益的原则,规范和管理农村行业协会和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官办性质的要尽快恢复民办面目。三是要在注册登记、税费减免、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