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范文 | 演讲致词 | 汇报体会 | 总结报告 | 公文方案 | 领导讲话 | 党建工会 | 论文 | 文档 | 书信 |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网 >> 论文 >> 经济论文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非城市化模式例证           
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非城市化模式例证
内容摘要:虽然发展经济学文献认为农业剩余劳动力向工业部门转移等同于向城市转移,但在中国却产生了另一条路径:农民通过在农村地区创办乡镇企业和进城务工实现了非农就业。这条非经典转移路径不仅显示了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具有特殊性,也显示了中国工业化乃至城市化道路的特殊性。农村劳动力非城市化转移模式反映的是农民在从农业向非农业部门转移时对其自身转移成本-收益的比较与抉择。
关键词:农村劳动力转移 非经典转移 乡镇企业 收入-支出弹性

在中国的工业化过程中尽管城市化发展迅猛,但长期存在着数额巨大的进城农民工和乡镇企业就业性质的非城市化转移人群。而起源于刘易斯(1954)的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模型,虽然经过了拉尼斯-费景汉模型(1961)、托达罗(1969),稍后的明瑟(jacob mincer,1974)、贝克尔(gary s.becker,1975),以及斯塔克(stark,1991)等学者提出的各种新劳动力迁移理论予以修正和补充,但是在空间上仍然将工业化和劳动力转移目标等同于城市化。
国内的多数学者在研究农民迁移问题时基本沿用了上述模型和思路,一些学者尽管也强调农业内部吸收和消化剩余劳动力的重要性,例如彭连清(2001)认为提高农业吸纳力是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一个途径;刘永红(2001)和朱巧玲(2003)认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要靠发展第二、三产业的同时加大城镇化发展进程。这些分析尽管重视了挖掘农业、农村的就业容量问题,但其在理论上仍未摆脱“农业剩余劳动力向工业部门转移即等于向城市转移(rural-urban migration)”的经典分析方法,这意味着上述那些非城市化性质的转移都不会被认为是实质性的转移。lOCalHosT

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非经典路径

(一)劳动力转移的另一条路径
尽管国内文献在描述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时都附带农村劳动力迁移即等于城市化这一“经典假设”,但是在中国却存在着无法回避的现实:78%以上进入工业部门的农民工并未真正放弃农民身份和迁入城市定居。这样,总数约2.5亿多的城市务工者和乡镇企业就业者遂成为否定刘易斯经典转移路径的证据(详见表1所示)。
回顾历史,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劳动力转移模式早在计划经济初期就已产生。尽管中国从1956年实行集体化和对私有制经济进行严格限制,但是从1958年以后仍出现了数量众多的农村社办工业企业,从1984年至今又进一步演变为私有性质的乡镇企业。在2007年,统计显示全国工业增加值的49%、出口价值的39%、农民收入的40%以及就业量的30%,都是由乡镇企业所提供和创造。同时在中国工业化过程中,工业人口比城市人口增长率平均快5-7个百分点。
(二)非经典转移的性质和特征
假如上述的非城市化转移模式在中国具有长期性,那么,对该转移模式的产生根源、特征及经济绩效的研究,便成为具有现实意义的经济学命题。
首先,目前的非经典转移者都基本符合刘易斯的定义:其农业边际生产力很小甚至为零,提高自身边际生产力和收入的手段只能是职业的转换。其次,非经典转移者又都具有一个显著的共同特征,即就业的非农性质与居住的非城市化并存。因此,任何的由于其农业边际生产力为零而选择了脱离农业部门和从事非农产业经营、同时却未能实质性迁移进城市定居的就业行为,就可以被视为不同于刘易斯模式的、“非经典”性质的转移。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工业化扩张实际上是从城市和农村两个空间地带同时展开的。计划经济时期主要依靠制度限制农民转移的自由,1978年中国在政策上逐步取消就业的限制,农民开始了大规模创办乡镇企业、进城务工和从事第三产业。而且这一趋势在短期内也没有减弱的迹象。
当前,学者们尽管对三农问题、尤其是农民工现状予以了重视,但如果一味遵从刘易斯的经典转移模式和单一的城市化转移目标,就需要以非经济的和政策性手段帮助农民工迁入城市定居,这恐怕需要巨大的财政力量支撑才能够办到。尤其是在当前,农民工迁移和融入城市不仅需要户籍、福利和教育等制度障碍的解决,还需要对其城市住房、就业稳定性、工资收入与城市支出保持对称等等实际困难的解决,这不是一个小问题而是多个大问题的总和。

农民选择非城市化转移的原因

(一)两种转移模式初始投资的比较分析
农民是选择迁入城市还是以非城市化方式实现转移,首先是对家庭的转移成本,即为完成转移而必需的初始投资量进行精确度量。如果两种转移的初始投资量基本相同,农民就没有必要对上述不同的转移方式做出严格区分。如果两种转移的初始投资量之间存在着较大差异,农民必然选择投资量较低和收益较高的转移方式。
农民向城市迁移的初始投资项目主要包括:购置为保证家庭在城市正常生活所必需的资产,这包括住房、家具、家用电器和其它必需的耐用消费品。假如这些城市资产中的一部分在效能和价值上与其在农村居所的资产基本相同、且能以较低的成本进行移动,那么,为完成经典转移的初始投资总量,就等于其农村资产的移动成本加上城市资产净购置的价值量:
ti = tc + mc(1)
ti是初始投资量,tc是城市资产净购置价值量, mc为移动成本。如果城乡存在着相互统一的资产交易市场,转移者可以通过出售农村不动产和购置城市不动产的方法,来完成其不动产的区位置换。当然,现实中的不动产因城乡区位差异、交易市场完善程度及私有财产制度的特征,会表现出较大的价格差距。例如,一个美国农民可以出售农村私有土地和住宅在内的资产,中国农民的土地不仅未实现私有,而且人均数量比美国农民少很多。这样,在劳动力转移的收益率相同的条件下,中国农民选择非经典转移所需的初始投资量比经典转移要少十几倍。

[1] [2] 下一页

  • 上一个论文:

  • 下一个论文:


  • 看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非城市化模式例证》的网友还看了:
    [法律论文]浅谈农村基层组织工作人员渎职罪主体资格探析
    [法律论文]试论新形势下农村宅基地纠纷及其解决
    [免费范文]试析劳动合同中的竞业禁止条款
    [法律论文]试析我国农村政治冷漠现象的原因及对策
    [法律论文]浅谈构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法律保障之我见
    [法律论文]试论完善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制度的思考
    [法律论文]试析劳动合同中的竞业禁止条款
    [法律论文]试论江西省抚州市农村学前教育现状及对策分析
    [免费范文]试论江西省抚州市农村学前教育现状及对策分析
    [经济论文]浅谈村民自治组织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律关系辨析

    经济论文
    普通论文博弈市场环境下的媒体广告快速反
    普通论文社会主义城市绝对地租
    普通论文简析网络消费流行的社会心理原因
    普通论文粮食市场的结构设计研究
    普通论文对美国次贷危机的思考——从凯恩
    普通论文试论如何构建股东中心的利益机制
    普通论文论珠三角历史文化遗产与旅游发展
    普通论文论利用外资与我国经济发展的关系
    普通论文浅谈薄煤层无人工作面开采技术
    普通论文试析科学发展观视阈下城市房地产
    普通论文浅析税收优惠的双刃剑效应
    普通论文浅谈信用衍生产品与商业银行风险
    论文
    普通论文[今日更新]浅谈国际合作教育俄语教
    普通论文[法律论文]试论中国区际婚姻法律冲
    普通论文[经济论文]天津设施农业融资机制与
    普通论文[免费范文]蒙山镇壮大发展社区集体
    普通论文[今日更新]蜜蜂不靠翅膀振动发声
    普通论文[今日更新]对地球化学探矿四个问题
    普通论文[今日更新]某集团领导纪念建党90周
    普通论文[免费范文]旅游业发展中的信用建设
    范文大全
    普通范文[先进性教育]党性分析材料领导版本,绝
    普通范文[范文大全]2011年寒假中学生300字春
    普通范文[零八零六]XX同志廉政单型材料
    普通范文[范文大全]全市投资暨利用外资工作
    普通范文[范文大全]保持党的纯洁性活动剖析
    普通范文[实习报告]邮政局实习报告
    普通范文[零八零五]促进地税事业又好又快的
    普通范文[科学发展观]卫生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
    演讲致词
    普通演讲[竞聘演讲稿]工程处市场开发科科长竟聘
    普通演讲[竞聘演讲稿]中教高级专业技术岗位竞聘
    普通演讲[闭幕词范文]中学2011年秋季运动会闭幕
    普通演讲[开业开幕]自荐报告
    普通演讲[竞聘演讲稿]单位综合科长竞争上岗演讲
    普通演讲[会议发言稿]2010年“六一”儿童节表彰
    工作范文
    普通总结[工作汇报]市循环经济工作汇报
    普通汇报体会[先进事迹材料]王力力同志先进事迹材料
    普通公文方案[公文写作]市国税局党组2007年加强和
    普通公文方案[公文写作]进一步规范出租汽车行业管
    普通公文方案[公文写作]业界乐观预测中美纺织品第
    普通总结[述职报告]厅级干部教育实绩述职报告
    普通总结[工作汇报]中信实业银行:牢牢把握经济
    普通总结[工作总结]2010年林业局拆迁工作总结
    普通总结[工作汇报]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专项检
    普通公文方案[公文写作]消防后勤处生产科年终工作
    普通公文方案[公文写作]关于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规
    普通公文方案[公文写作]深化“双带双创”活动  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