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范文 | 演讲致词 | 汇报体会 | 总结报告 | 公文方案 | 领导讲话 | 党建工会 | 论文 | 文档 | 书信 |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网 >> 论文 >> 经济论文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中国城镇化发展模式与发展战略初探           
中国城镇化发展模式与发展战略初探
东部沿海地区已经形成了相对成熟的辽中南、京津唐、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城镇密集地区,大城市周围地区城乡一体化的趋势也日益明显。主要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是由于乡镇企业的分散导致了城镇集聚能力下降;二是资源破坏以及环境的恶化形成了巨大的生态环境压力。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发展较快,数量迅速增加,小城镇的发展刚刚起步。城镇化面临的主要是巨大的人口压力和相对不足的城市吸纳能力之间的矛盾。西部地区除四川、重庆、西安等少数地区外,城镇化进程相对缓慢,城镇体系尚不健全。城镇化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第一,二元结构的矛盾,依托国家投资建设的城市制造业与乡村地区非农产业缺乏内在联系;第二,由于自然环境恶劣,缺乏充足的农产品剩余来支持乡村非农产业的发展;第三,经济开发和对外开放相对滞后,产业的技术进步和结构升级任务十分艰巨。
2.区域差异形成的主要原因
我国城市发展地域差异是由多个综合因素形成的。首先,由自然环境条件决定的。我国人口的地理分布很不平衡,这是在长期的国土开发过程中形成的,而人口分布的疏密与各地自然生态条件的优劣差别有关。其次,影响我国城镇空间分布趋势的主要是经济社会因素。改革开放后国家实施了一系列向东部地带倾斜的经济发展战略,在经济和城市发展等方面我国沿海、中部、西部三个地带存在着明显差异。1999年政府从战略高度,提出了适时开发西部地带的国家战略,提出要统筹兼顾,依靠沿海地带城市的经济、社会、技术条件的优势,发挥中部、西部地带的资源优势,推动中部、西部地带城市的发展,逐步建立合理的城镇空间体系。

3.东部沿海地区城镇化的发展模式
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城镇化水平高,尤其是江浙一带,城镇体系结构较为合理、空间分布均衡,对周边地区的经济社会辐射、带动作用明显,完全具备实施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模式。
东部沿海地区城镇化的推拉机制十分明显。首先,城镇化的巨大推力已经形成,由于工业发达,人口稠密,人地矛盾尤为突出,促使农村产生的大量剩余劳动力有强烈的转移需求。其次,拉力来自比较利益驱动。城市的发展、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城市非农业部门劳动力的需求,为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提供了可能。
东部沿海地区是小城镇聚集度最高的地区,目前绝大部分小城镇都存在资源浪费问题。相比较而言,依托县城积极发展中等城市具有规模比较优势。因为中等城市具有规模适度、人口适中等特点,容易克服大气、噪音等环境污染,缓解交通堵塞、居住拥挤等矛盾,既可以有效解决分散发展小城镇带来的资源浪费、生产力布局不合理问题,又可以避免一系列“大城市病”。
4.中西部地区城镇化的发展模式
中西部地区的区城镇化发展,要抓住国家经济建设重点向中西部转移、东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机遇,制定优惠的投资建设政策、充分发挥中西部地区的资源和劳动力价格优势,发展新的增长极,在推动大中城市发展的同时,积极改善城镇体系结构,增强地区经济实力,加快城镇化步伐。突破行政阻碍,构筑跨行政区域、逐步形成开放、流动、有序、互补的现代化城镇体系。
中西部地区应构建以小城镇为重点,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体系。以小城镇为重点,是从西部地区具体实际出发的现实选择,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是科学的发展道路,二者的有机结合是符合西部地区城镇化发展特点的。
小城镇的发展必须以大中城市为依托。西部地区的城镇化以小城镇为重点,并不是说不重视大中城市的建设,恰恰相反,应注意发挥大中城市尤其是大城市的扩散效应和辐射作用。不同规模的城市应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共同促进我国西部地区城镇化的发展。
综上所述,依据不同地域的自然、经济、社会差异,在统筹城乡发展观指导下,选择适应不同城镇化背景下的区域差异性城镇化道路,是促进我国城市化发展的关键。东部沿海地区要提高区域首位城市的综合承载能力和竞争力,充分发挥大城市对中小城市以及中小城市、城镇对农村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实现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模式。西部地区应该抓住国家经济建设重点向中西部转移和东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机遇,注重政府和市场相结合,充分发挥各自长处,构建以小城镇为重点,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体系,由此真正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

参考文献:
[1]冯治.中国农村现代化道路与规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2]刘传江,郑凌云.城镇化与城乡可持续发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3]姚鸿明.关于推进城镇化进程的若干建议[eb/ol].人民网,2005-03-11.
[4]王梦奎,冯井,谢伏瞻.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4.
[5]张迎珍.我国小城镇发展的主要模式及其思考[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
[6]任远.东部沿海地区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n].联合早报,2001-04-13.
[7]傅崇兰,周明俊.中国特色城市发展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8]胡顺延,周明祖,水延凯.中国城市化发展战略[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2:179-182.
[9]牛凤瑞.西部大开发聚焦在城镇[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10]许毅,柳文.农业产业化与城镇化的几个问题[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4.
[11]张明池,城镇化推进: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化道路[j].山东经济战略研究,2001,(6):35-36.
[12]建设部城乡规划司,城乡规划管理中心.1998年全国设市城市及其人口统计资料,1999.

上一页  [1] [2] 

  • 上一个论文:

  • 下一个论文:


  • 看了《中国城镇化发展模式与发展战略初探》的网友还看了:
    [法律论文]试论中国民法的现代化
    [法律论文]送达方式的完善—析《示范法》与中国仲裁规则比较
    [法律论文]试论中国食品监管的得失与破局
    [经济论文]论中国的双重转型
    [经济论文]中国如何避免中等收入陷阱
    [法律论文]简论当前中国律师事务所的社会责任
    [法律论文]浅析美国陪审团制度与中国人民陪审员制度的比较研
    [法律论文]试析容隐权的历史发展以及在当代中国的应用
    [今日更新]中文核心《物流技术》杂志简介及征稿启事_中国知
    [经济论文]试析完善中国现代物流立法的思考

    经济论文
    普通论文从需求层次的角度简析中国外汇储
    普通论文浅述集团公司内控制度建设
    普通论文浅析新时期关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
    普通论文地方政府实施环境治理的主要对策
    普通论文浅论新时期我国劳动就业问题
    普通论文论新制度经济学给发展经济学带来
    普通论文面对国际贸易摩擦我国企业如何发
    普通论文试析我国个人所得的税收现状和改
    普通论文改革开放是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强
    普通论文试析旅行社旅游营销项目管理
    普通论文探析我国银行国际贸易融资发展问
    普通论文我国住房公积金利用分析
    论文
    普通论文[企业管理]小议企业财务报表的审查
    普通论文[免费范文]在全市维护社会稳定工作
    普通论文[免费范文]*党员党性锻炼心得体会
    普通论文[经济论文]关于我国制造业的信息技
    普通论文[今日更新]电子信息类本科毕业生就
    普通论文[法律论文]企业破产法存在的问题及
    普通论文[今日更新]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
    普通论文[今日更新]论儒家历史哲学的演进
    范文大全
    普通范文[范文大全]学校团委2010年上半年工
    普通范文[范文大全]路政大队中队长竞聘演讲
    普通范文[规章制度]公务员廉政伦理规范
    普通范文[朗诵节目]愚人故事:尖叫声
    普通范文[范文大全]烟草局局长科学发展观个
    普通范文[范文大全]2011纪念建党90周年红歌
    普通范文[申请书]老师入党转正申请书范文
    普通范文[范文大全]大学学生委员会副主席讲
    演讲致词
    普通演讲[竞聘演讲稿]2011年某区环卫处主任竞聘
    普通演讲[教师演讲稿范文]班主任经验交流发言稿(二
    普通演讲[礼仪主持范文]学校年夜饭主持词范文
    普通演讲[主持词]全区干部调整集体谈话会议
    普通演讲[教师演讲稿范文]爱,一个都不能少
    普通演讲[会议发言稿]在市公安局座谈会上的发言
    工作范文
    普通汇报体会[心得体会]高中军训感悟
    普通领导讲话[经济工作]同志在全*畜牧工作现场会议
    普通公文方案[公文写作]围绕农民增收 发展优势产业
    普通总结[工作汇报]销售部领导工作总结汇报
    普通总结[工作计划]“幼儿园中班班级计划二”
    普通汇报体会[先进事迹材料]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先进单
    普通汇报体会[先进事迹材料]招商引资工作先进事迹
    普通汇报体会[经验材料]开展文明信用创评活动经验
    普通总结[整改报告]“计生双评”工作整改方案
    普通总结[调研报告]养老服务业调查报告
    普通总结[述职报告]支部书记述廉报告
    普通公文方案[公文写作]美国不设统一的起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