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我国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与银行风险 |
|
|
企业内部监管和执法力度,建立健全公司制衡体制。由于公司治理结构的特殊性,董事会,监事会,股东,经理人之间存在一定的信息不对称,容易引发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因此加强内部监管,建立健全公司的制衡机制是有必要的。 2.建立更加科学的激励约束机制和优化董事提名机制。在公司治理结构中,员工的积极性对公司的发展具有显著影响。因此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如津贴,住房等能有效激励员工为公司的发展盈利,把个人同公司的业绩紧密相连,为追求公司价值最大化;与此同时,相关的约束机制不可避免,隧道行为的发生从一定意义七来说就是约束机制的不健全导致的。独立董事的提名制度尚待优化,关键是公允的确立独立董事提名机制。 3.转变“股东至上”主义,建立共同治理理念。商业银行的治理是追求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最大化,而不是追求股东或是单方面的利益最大化。股东至上主义的治理模式,虽然实现了各方利益的均衡,但是这种均衡是低效益的。共同治理却强调不仅重视股东的利益,而且也要重视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不仅要强调股东对经营者的权威,而且还要关注利益相关者的实际参与。 4.实行风险有效分类,建立完善的风险预警机制。银行的风险种类繁多,各种风险的治理却不尽一致。因此要对风险进行有效的分类,实行有差别的治理措施。建立完善的风险预警机制,形成风险安全网,才能有效防范风险和维护金融的稳定性。 
|
|
上一个论文: 试析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及改进措施研究 下一个论文: 制度的功能问题分析
|
|
|
看了《试析我国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与银行风险》的网友还看了:
[法律论文]试论我国涉食品安全犯罪中的定罪与量刑标准 [法律论文]试析流动人口犯罪问题研究 [法律论文]试析刑法的谦抑性 [法律论文]试论我国保险纠纷业内调处机制的完善 [法律论文]简论我国环境犯罪的刑法规制及完善 [法律论文]浅谈我国经济犯罪死刑的废止 [法律论文]试析我国刑法中无限防卫权的研究 [法律论文]试论我国反垄断法对自然垄断行业的规制 [法律论文]试析知识产权出资的风险及规避 [法律论文]试析对应收账款质押权实现的风险与防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