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范文 | 演讲致词 | 汇报体会 | 总结报告 | 公文方案 | 领导讲话 | 党建工会 | 论文 | 文档 |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网 >> 论文 >> 简历文档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首后工业经济的形成           
首后工业经济的形成
1900万人口的马来西亚超过俄罗斯20%,超过印度一倍)。据预测,2000年东南亚的新工业国家将保持全世界商品生产和服务的57%,届时,包括日本在内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成员国将仅占有12%的份额。
  评价亚洲工业化经验时必须指出,尽管东南亚靠近现代化的时间不相同(马来西亚、新加坡和台湾地区在40年代末,韩国和印度尼西在60年代初,中国在70年代末,越南和老挝在90年代初),但他们都重复了片面地追求产量发展的道路。例如,韩国在80年代中期机器制造业在工业产量中占到25%,而电子工业为17.8%;在1970年,冶金工业、重工业和化学工业保持出口的12.8%,而1985年为60%。
  但是,工业的快速增长并不具有内部极大需求的稳固基础。亚洲国家的工业化是在人均国民总产值极低的情况下起步的。马来西亚在50年代初的人均国民产值不超过300美元,遭到战争破坏的朝鲜50年代末人均约100美元,台湾地区在60年代初约160美元,中国1978年为280美元,而越南在80年代中期才达到人均220美元。工业化的结果是产量大大超过了国内市场的需求。60年代末的韩国当时仅有16.5万辆小汽车,但开工生产的工厂计划为年产30万辆小汽车,于是出口就成为新模式诞生的必然因素。新工业国家在为自己选定世界劳动分工位置时,特别注意电子业和机器制造业。还是韩国,这类产品的年增幅为20.7~21.1%,而马来西亚80年代末电子业占到21%,出口份额却超过44%。90年代初,韩国、新加坡、台湾和香港地区的电子产品总量估计为每年450亿美元。
  但是,工业发展指标并不是一个国家社会进步的唯一证明,仅有工业发展也无法构成一个富有经济活力的高水平生活的人群。在整个工业化加速期间,东南亚工人的收入水平十分低,加之高利率储蓄更加重了这一局势(1991~1992年间,台湾地区为国民总产值的24%,香港地区为30%,马来西亚、泰国和韩国为35%,印度尼西亚为37%,新加坡为47%)。同时,另一个推动经济增长的因素就是以农民为代表的乡镇工厂队伍不断扩充,以至工业企业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但并不提高工人工资。90年代初,新加坡工业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上升到51%,韩国上升到48%,台湾上升到40%。这些国家的平均劳动时间为每年2500小时,而大多数欧洲国家法定为每年不超过1500小时。同早期工业化发展一样,90年代中期,这一地区国家工业工人的工资水平是相当滞后的:德国BMW工厂工人工资为每小时30美元,美国纺织业工人为每小时10美元、冶金业工人为每小时24美元,朝鲜和新加坡的熟练专家工资每小时不超过7美元,马来西亚为每小时1.5美元,中国和印度为每小时25美分。
  亚洲国家的领导人急于依靠典型的发展动员模式的优势,带领自己的国家走出前工业时代,而选择达到目的的方法就是抑制工资,控制通胀,鼓励出口,为了提高国有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能力采用直接和间接的国家补贴。80年代,韩国将70%以上的预算资金用于扶植几家最大的工业金融公司(三星集团1988年销售额为320亿美元,利润4.39亿美元,收益率1.5%,而福特公司当年的销售额为1444亿美元,利润220亿美元,收益率14.5%)。用于发展出口的贷款利率还不到世界银行利率的1/2,仅为预算资金市场平均价的1/4。
  东南亚的发展采取了一种非常粗放的方法,是典型的工业化经济模式。如果就50~70年代不同国家生产能力在国民总产值增长的进程所起的作用进行比较就可以看到,当台湾地区国民总产值增长速度为9.4%时,其生产能力的增速仅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 上一个论文:

  • 下一个论文:
  • 推荐文章
    社会文化背景影响下的工业设
    加强能力建设创新工业统计
    高效利用塑料助剂推动塑料加
    浅谈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中的
    工业设计方案的表达及其对策
    发展工业设计 助推产品创新
    对中国工业设计产业发展模式
    数字化技术对工业设计的影响
    试论工科背景下的工业设计素
    工业化建筑与现代化建筑的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