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范文 | 演讲致词 | 汇报体会 | 总结报告 | 公文方案 | 领导讲话 | 党建工会 | 论文 | 文档 | 书信 |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网 >> 论文 >> 法律论文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论民事欺诈法律制度           
论民事欺诈法律制度

[摘 要]欺诈制度是民事法律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法通则》规定“欺诈”的效果为无效民事行为。依《合同法》的规定,实际上是以受损害利益主体不同来区别对待。未来民法典中应对其法律效果统一规定为可变更、可撤销的民事行为。对于“欺诈”中表意人行使撤销权的法律效果,应按欺诈主体予以对待,要保护善意相对人及善意第三人的利益。

[关键词]意思表示瑕疵;可撤销;第三人

为了维护交易的安全和私人财产不受侵犯,禁止欺诈的法律制度由来已久。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商法规定了商人“应承担有关义务,如制作并保存账簿,不得欺诈”;公元10—15世纪西欧城市法“严格禁止会员在工商业活动中的欺诈行为”[1],及至现代,一些国家(地区)的民事立法中都对欺诈制度作了详细规定。在我国,1999年颁布的合同法对欺诈的法律后果进行一分为二的规定,即民事欺诈的法律后果一般应为可变更、可撤销(合同法第54条),但“一方以欺诈、胁迫手段订立的合同,损害国家利益的”,合同无效(合同法第52条)。这种立法技术虽较《民法通则》有所突破,但仍与传统民法理论有所区别。当前,我国正处在制定民法典的前夜,认真思考欺诈这一传统而又基本的法律现象,总结现行立法的利弊得失,对于民法典的制定与体系的完善具有借鉴意义。

一、民事欺诈制度之基本内涵“欺诈”本身是一个矛盾体,表面是依法成立的民事行为,而内在却是不合行为人本意的错误的意思表示。“欺诈”之所以被人们所排斥,究其本质,就在于“欺诈”严重地破坏了意思自治原则。lOcalHost意思自治原则要求当事人严格按其意志来创设自身的权利义务,按意思表示真实原则,当事人所表示的意志应是其内心的真意。而在“欺诈”的情况下,欺诈方以不正当的手段,干扰对方当事人表意的真实性、同一性、自主性,使“意思自治”变为“意思他治”,引发了立法与实践上的强烈反对。结合“欺诈”的表现方式,可以将“欺诈”定义为“当事人一方故意编造虚假或歪曲的事实,或故意隐匿事实真相,使表意人陷于错误而为意思表示的行为”[2]。

二、民事欺诈的法律构成

欺诈制度不同于一般的民事制度,需要双方当事人的意思表示才能成立。只有欺诈方,没有被欺诈方,无法成立欺诈;没有被欺诈方,也就无所谓欺诈方了。因此,考察“欺诈”的法律构成,需要同时考察双方当事人的因素。

(一)欺诈方

1.欺诈方主观上具有欺诈的故意欺诈方主观上希望或放任表意人(受欺诈方)受欺诈而陷于错误,并因(依据)错误而为一定的意思表示,至于行为人是否有取得财产利益的目的,并不影响“欺诈”的成立。只要行为人妨碍了表意人自由地作出意思表示,就当然地成立“欺诈”。

2.欺诈方客观上实施了欺诈的行为欺诈方的行为既可以是故意制造歪曲或虚假的事实,也可以是行为人负有告知义务,却故意隐匿事实真相,不履行告知义务,致使表意人陷于错误而为与其本意不一致之意思表示。行为人的沉默能否构成“欺诈”,我国立法未作规定,有的学者主张应“有条件地承认沉默”可以构成“欺诈”[3]。

笔者认为,学者所指的“有条件”应限定在行为人依据法律规定、合同约定或交易习惯,而负有告知义务、说明义务,却保持沉默,不履行告知义务,才构成“欺诈”。这种情况下,可以列为故意隐匿事实真相的一种不作为状态,构成“欺诈”。

3.欺诈方的欺诈行为达到了有悖于诚信原则与公平原则的程度这一程度应以是否为一般社会观念所认可为标准。至于一般社会观念所能容许的“欺诈”(如对产品作一般夸大的广告宣传),并不构成法律上的“欺诈”。只有不尊重他人的利益、损害第三人及社会的利益,具有不法性、不正当性,破坏了意思自治原则指导下的最基本的利益平衡,才会被认为构成了“恶意欺诈”。

(二)被欺诈方(表意方)

1.表意方因欺诈方的欺诈行为而陷入错误表意方因欺诈方的欺诈行为而陷入错误的情况既包括表意方原来已有错误,因欺诈方的欺诈行为而保持错误、加深错误;也包括表意方原来没有错误,却因欺诈方的欺诈行为而陷入错误。表意方·26·错误是指行为内容或行为性质认识上的错误。这一要件突出强调了表意方的错误与欺诈行为的因果关系。欺诈行为是“因”,表意方的认识错误是“果”。由于欺诈方实施的欺诈行为,干扰或破坏了表意方的意思自治,使意思表示与内心的本质意思不一致,导致了表意方的“错误”,加深或造成了表意方的不利益。

2.表意方因(依据)错误而做出意思表示表意方因认识错误而为错误判断,进而作出误以为是自己真实意思的“错误”表示。对欺诈方欺诈内容的错误认识构成了表意方最终意思表示的“因”、表意方的意思表示是表意方错误认识、错误判断、错误表示等一系列“错误”的“果”。至此,欺诈方的欺诈行为和表意方受欺诈而为之意思表示共同构成了我们所要研究的“欺诈”。

三、因欺诈而为之民事行为所导致之法律后果 (一)无效?可撤销?早期的罗马法重形式而轻“意思”,只要双方当事人依法定的程序做出合一的意思表示,合同即告成立,而当事人基于何种原因而为意思表示、意思表示与其内心效果意思是否一致,都在所不问。这表明,即使表意人因欺诈而为意思表示,其意思表示也当然有效。到了公元前1世纪,情况发生了变化,裁判官创造了“欺诈之诉”,“表意人可以间接地排除被认为是不公正的规范和法律结果,使用该诉撤销欺诈行为”[4]。表意人获得了对因受欺诈而为意思表示的撤销权。可以看出,罗马法在对待欺诈行为的效力问题上,体现了从形式走向意思、从有效走向可撤销的变化历程。两大法系也继承了这一立法取向。

在我国,《合同法》有关欺诈制度的规定,虽较《民法通则》有所突破,承认了欺诈行为在损害了他人合法权益情况下为可变更、可撤销的民事行为,但仍坚守对于欺诈行为致国家利益受损时

[1] [2] [3] 下一页

  • 上一个论文:

  • 下一个论文:


  • 看了《论民事欺诈法律制度》的网友还看了:
    [法律论文]浅析名人代言虚假广告的民事责任
    [法律论文]试论多元化的民事纠纷解决机制
    [免费范文]简析仲裁员的民事责任
    [法律论文]试论民事执行难的解决对策
    [法律论文]试析民事抗诉中检察机关调查取证权的措施保障
    [法律论文]试论民事诉讼中管辖权异议的提起主体
    [法律论文]简析仲裁员的民事责任
    [法律论文]试析民事诉讼法修正案对恶意诉讼的规制
    [法律论文]试论检察机关民事调查取证权的限制
    [法律论文]浅析民事执行中止程序的困境及对策

    法律论文
    普通论文台湾地区“民法”物权编关于“共
    普通论文试析我县在校生犯罪案件频发应当
    普通论文浅谈我国矿产资源法律保护问题及
    普通论文刑事执行程序与“宽严相济”的向
    普通论文对生命权入宪的法律浅析
    普通论文试论美国宪法的稳定性及对我启示
    普通论文行政赔偿与司法赔偿的联系和区别
    普通论文论《侵权责任法》第八条中“共同
    普通论文试析保险合同解除的分类及其相互
    普通论文浅析涉外职务犯罪预防
    普通论文法律样式的概念及其解释意义
    普通论文浅析民行检察工作中对违法行为调
    论文
    普通论文[今日更新]浅谈中职畜牧兽医专业教
    普通论文[今日更新]论经济视角下的企业社会
    普通论文[企业管理]高科技产业人才流失的成
    普通论文[今日更新]互动探究性课堂教学初探
    普通论文[企业管理]对完善中国企业内部审计
    普通论文[免费范文]*县土地流转情况的调查报
    普通论文[免费范文]物价局领导班子物价局局
    普通论文[今日更新]西藏基础教育存在问题的
    范文大全
    普通范文[先进性教育]保持*党员先进性是时代的
    普通范文[范文大全]公安局治安大队教导员“
    普通范文[先进性教育]卫生监督员如何体现*党员
    普通范文[零八零二]解放思想大讨论心得体会
    普通范文[范文大全]2010年法制办主任在法制
    普通范文[范文大全]**乡外建党支部工作情况
    普通范文[范文大全]部队领导在“八一建军节
    普通范文[实习报告]美术教师见习总结
    演讲致词
    普通演讲[会议发言稿]在水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稿
    普通演讲[婚丧致辞]结婚致辞
    普通演讲[节日祝福语]国庆60周年征文:我爱你 祖
    普通演讲[庆典致辞]工厂党政办团拜会祝酒词
    普通演讲[节日祝福语]2010年万圣节是哪一天?
    普通演讲[主持词]学校行风政风评议致家长的
    工作范文
    普通公文方案[公文写作]开展“保持先进性、服务在
    普通公文方案[公文写作]*镇开展环境污染专项整治工
    普通公文方案[公文写作]国内油脂市场行情与后市走
    普通公文方案[公文写作]市卫生工作计划
    普通总结[工作总结]2009年社区残联工作总结
    普通总结[工作计划]七年级(十三)班工作计划
    普通公文方案[公文写作]个人简历模板-专业人士个人
    普通公文方案[公文写作]幼儿园五年规划
    普通总结[工作计划]员工教育培训计划
    普通公文方案[法律文书]涂料施工合同
    普通公文方案[企划方案]开展学习型党组织“双百结
    普通公文方案[公文写作]农村奔小康进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