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之道:力量来自协作(4) |
|
|
试想一下,存着这样一份私心,完全出于个人得失考虑,而不从集体获胜着眼,他个人的胜利对公司又有何意义呢?那家公司经营了整整三个年头,无力再支撑下去终于关张了。如此一来,那位“销售明星”不得不转入浩浩荡荡的求职大军行列,可见,没有企业胜利做依托,个人的胜利将是多么脆弱而不持久的。 杰克·韦尔奇曾说:“我必须改变奖励最优秀员工的做法。以前的制度是把年度分红作为最大的奖励,奖励的依据是你所在的单个企业或部门的业绩。更糟糕的是,只要你做得好,即使整个公司业绩不佳,你仍然拿你的分红。我绝不容忍这样的想法:即使公司的大船在下沉,船上的某些人却只顾着自己上岸逃身。” 显然,一个没有集体主义观念,没有协作与奉献精神的人,是无法与企业风雨同舟,共渡难关的。企业自然不能对他们姑息养奸,允许这种行为继续存在下去。其实,通过改革奖励制度,将“团队协作”作为一项重要的考核指标纳入奖励体系中,不失为一个达成“个人与企业双赢”的好办法。 一位美国足球教练新接手一支大学球队后发现,尽管该队每个队员个人技术水平都不错,但在比赛时,队员之间少有协作配合。某个队员抢到球后很少传给其他队友,而其他队员似乎也不愿成全他人的“英雄壮举”,根本不协助他进攻。结果各自为政、各行其道,恰如一群没有凝聚力的乌合之众。 为了调教这支涣散的球队,这位教练改革球队以前专注于个人目标实现的奖励制度,更多的强调团结协作、相互配合、集体获胜。譬如,在比赛时,进球得分的队员得一分;协助他人进球的队员得两分;把球传给助攻队员的队员可得三分。loCalhOST如此一来,每个队员不再是游离于球队之外的个体,而像一只严丝合缝、紧固牢靠木桶上的一块块木板,他们发挥出强大的团队协作力量,最终从积分榜上倒数第一,跃升至全美大学足球联赛冠军之位。 换个角度思考一下,倘若前面提到的那位“销售明星”能以开放的胸襟,与其他销售人员一起分享和交流各方面的信息与经验,结果会怎样?可以肯定,不仅公司整体的销售业绩会得到提升,他个人的销售能力也会上到一个新台阶,而且他的业绩状况会更好于以往,可谓“一举多赢”。因为分享是双向的行为,给别人帮助的同时,又会让自己更成熟。这里所说的“成熟”,是一种职业的成熟,从知道“团队需要我做什么,而我又能够按此要求做好”,上升到:“我能为团队做什么?”这一高度。 意大利球星罗伯特·巴乔曾感慨道:“就我而言,希望和清醒,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结合得如此紧密。希望,是由于我没有放弃,仍在战斗,并在场上用行动证明自己;清醒,是由于二十年高水平的职业生涯教会了我许许多多。我必须让自己成熟起来,并尽快完成成熟的过程。” 在布雷西亚队迎接切沃队的一场比赛中,罗伯特·巴乔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他的成熟。媒体评论道:“巴乔像是施了魔法,他把每一份本能都转化为资本,他罚出的任意球吓坏了切沃,又用两次助攻把它击倒在地。这或许就是他所说的成熟。” 赛后,巴乔这样评价自己的表现:“以前,我可能会坚持带球过人,会坚持踢弧线球。那天我没有,因为那不是我这个年龄的人该做的事。如今比赛时,我会去评估自己的体力,让它们尽可能地发挥到极限,我会主动尽力去协助队友进攻,这是我能为球队做得最好的事。” 毫无疑问,在一个组织中,每个人总是想着“我能为组织(或团队)做什么?”,那么,这样的组织是幸运的,因为它拥有一群甘愿为组织奉献并具有责任感的人,同时,它也是强大的,因为大家的目标一致,价值观相同,必然会为了获胜而齐心协力、共同奋进,强大的力量也就由此产生了。实际上,“我能为团队做什么?”是对“团队胜利才是真胜利”最完美的诠释。
|
|
上一个论文: 企业项目管理的战略规划的思考 下一个论文: 管理之道:力量来自协作(3)
|
|
|
看了《管理之道:力量来自协作(4)》的网友还看了:
[法律论文]试论案件集中管理效能的发挥 [法律论文]试论案件管理模式的构建 [法律论文]试析新刑诉法对案件管理工作的影响 [法律论文]试析如何加强监狱警察管理分类 [电子机械]浅析基于可靠性工程的电子信息装备质量管理研究 [企业管理]面向旅游产品开发的旅行社供应商管理研究 [法律论文]试论检察权与基层行政管理的对接 [法律论文]试论专家参与行政决策管理制度的研究 [法律论文]试论司法与社区管理研究 [法律论文]试论风险防控管理在基层检察院内部监督工作中的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