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是开放的、发展着的科学体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深入理解和研究邓小平理论的思想渊源和创新发展,对于我们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在新的实践中继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把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继续推向前进,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一脉相承的统一的科学体系
邓小平同志一生坚信马克思主义。正如1986年他在接受外国记者采访时所说的,“我是个马克思主义者。我一直遵循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理论基础。
毛泽东同志倡导和确立的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一条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邓小平同志指出,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是“毛泽东思想的出发点、根本点”和“精髓”。过去,毛泽东同志领导我们党和人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开创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把中国革命引向胜利,并在此过程中大大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创立毛泽东思想,靠的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新时期,邓小平同志领导我们党和人民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进行社会主义建设,靠的也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具体实践相结合,坚决摈弃那些对马克思主义的某些原则的教条式理解,坚决反对那些根本否定马克思主义的错误观点,找到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把中国建设和改革引向成功,并在此过程中大大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创立了邓小平理论。LoCAlhOst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邓小平理论的主题。邓小平理论就是围绕着这个主题,紧紧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来形成和展开的。邓小平同志强调:“一个公有制占主体,一个共同富裕,这是我们所必须坚持的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他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邓小平同志一方面从生产关系的角度,指明了社会主义社会不同于任何剥削阶级居统治地位的社会的发展目标,坚持了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另一方面从生产力的角度,指明了为达到上述目标必须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是整个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的基本观点。他一再强调中国还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也就是不发达的阶段。“一切都要从这个实际出发,根据这个实际来制订规划。”他最关切的是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努力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以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邓小平理论的方方面面,都体现着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基本原理和基本原则的遵循。邓小平同志坚持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来研究、解决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比如,关于四项基本原则的论述;关于必须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放的论述;关于中国搞改革开放,“老祖宗不能丢”的论述;关于加强思想*工作,培养“四有”新人的论述;关于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紧密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论述;关于端正党风,反对腐败,加强党的建设的论述;关于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建设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军队的论述;关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我们的立足点的论述;关于反对霸权主义,维护国家利益和世界和平的论述;等等。正如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强调指出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的统一的科学体系。
科学总结我国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历史经验并正确分析时代特征的结果
邓小平理论是科学总结我国及苏联东欧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并正确分析当代时代特征的结果。
科学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正确分析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的特殊国情,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领导全国人民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开始了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伟大成就。1956年,党的八大制定了全党要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的正确路线。但是,从1957年开始,我们党逐渐偏离了党的八大的正确路线,忽视客观经济规律和中国具体国情,急于求成,*思想方面把社会主义社会中一定范围内存在的阶级斗争加以扩大化和绝对化,犯了长达20年的“左”倾错误,特别是“文化大革命”那样全局性和长时期的“左”倾严重错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和全国人民拨乱反正,实现了伟大的历史转折,挽救了党和国家;同时,又坚决维护和创造性地继承了我们党在理论上和实践上所取得的一切积极成果。这样,在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进行科学总结的过程中,认清了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具体国情和现代化建设的基本规律,形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即邓小平理论。
认真研究和汲取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特别是苏联的历史经验。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列宁、斯大林的领导下曾创造出举世瞩目的辉煌。但后来由于经济、*体制僵化,对外奉行大国沙文主义,与美国争霸,内部产生脱离群众、背叛人民的官僚阶层,苏联逐渐衰败了。早在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同志就指出了苏联计划经济制度管得过死,缺乏活力,社会主义制度不健全,民主和法制常遭破坏等问题。他反复强调:“在革命成功后,各国必须根据自己的条件建设社会主义。固定的模式是没有的,也不可能有。墨守成规的观点只能导致落后,甚至失败。”
科学分析新时期我国社会主义建设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