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流浪未成年人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测验团体综合评估初步报告 |
|
流浪未成年人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测验团体综合评估初步报告 |
|
|
不能自制、不太遵守纪律,随心所欲,为所欲为,矛盾冲突,不顾大体。
4.4 重点关注对象。该样本组中编号:045、046、051、061、062、068、073的流浪未成年人在新环境中的适应能力较差,需要心理辅导。 总之,流浪未成年人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评估发现,废卷4例加掩饰分偏高3例共7例,说明23.33%的流浪未成年人不愿参加心理测试;该样本组主要性格表现在:比较内向,做事较为仔细;应注意存在不足之处:社交能力弱,比较保守拘谨;该样本组在形成“心理健康者的人格因素”中在中国人常模的平均水平之下,应注意提高流浪未成年人的心理素质;流浪未成年人新环境中的适应能力较差;流浪未成年人各心理因子分的特点显示,有优、缺点,希望发扬优点,克服缺点;对重点关注的流浪未成年人应特别加强心理辅导,不断提高流浪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素质。
【参考文献】 1 刘梅代修订卡氏十六种个性因素指导手册,1970.
2 徐斌,吴爱勤.心理生理障碍——杨健身、徐斌编写卡特尔16项人格因素问卷(见附录).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5,12.
3 刘鸿奎.对112名卫生干部16PF特殊人格因素与EPQ的相关探讨.中华综合医学,2002,(9):782.
4 严文龙,刘鸿奎,杨健身.卡特尔十六种因素(16PF)测验在临床的应用.医学综述,2006,(23):90.
5 严文龙,刘鸿奎,杨健身.对医院在职职工心理卫生问题的心理干预的初步研究.医学综合,2006,(23):88.
6 陈华,张惠珍,朱山林,等.75名某地级市人民代表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分析.中华综合医学,2002,3(10):892-894. 上一页 [1] [2] [3] [4] [5] |
|
|
|
上一个论文: 关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法与文学批评关系探讨 下一个论文: 普米克令舒治疗小儿急性喉炎的疗效观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