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浅谈金融危机下的高校师生思想教育与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 |
|
浅谈金融危机下的高校师生思想教育与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 |
|
|
替代的作用,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如理论教育薄弱、教育形式单一、课堂教学多照本宣科等,无法及时准确地诠释时代和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难以调动学生的内在积极性。因此,当金融危机爆发后,大学生由于存在一些理论和实践上的困惑和疑虑,无法利用所学的知识和受到的教育来正确认识和处理面临的各种新问题。为摆脱以上困境,就要对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必要的改革,使之更加符合时代和社会的需求。而在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必由之路。一方面,高校应通过教育机制、教育观念、教育内容、教育形式、教育方法的不断创新,来丰富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走进校园、走进课堂、走进教材、走进学生头脑的形式,用以开阔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思路;另一方面,可经常聘请相关领域的知名专家和学者用大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讲授学术界、理论界关于马克思主义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最新共识,帮助他们厘清一些认识上的困惑和误区,使之增强理论对现实的理解能力,并掌握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思想武器,从而成为真正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者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可靠接班人。 2.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为载体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途径 (1)以高校思想政治课为主阵地,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全面提高高校师生的理论素养。一直以来,高校开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都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在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前金融危机的爆发,不仅从客观上增强了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主体地位,更对其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效果等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因此,在社会政治经济环境发生变化的情况下,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更应改革创新,更加贴近高校师生的思想、情感及实际需求。通过有分析有比较地介绍当代其他各种社会思潮,并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科学的分析与评价等方式,可全面提高高校师生的理论素养,使之具备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解读各种社会现象的能力,帮助他们以理性的心态面对现实。 (2)以高校学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社团为辅助手段,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高自我教育能力。任何一种教育要想获得最佳效果,必须调动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其进行自我教育的能力。当前,在高校要使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真正内化为学生的精神支柱,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要切实发挥各种高校社团、学生理论研讨组织的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
|
|
|
上一个论文: 简论有效发挥高校教工党支部作用的思考 下一个论文: 没有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