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范文 | 演讲致词 | 汇报体会 | 总结报告 | 公文方案 | 领导讲话 | 党建工会 | 论文 | 文档 |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网 >> 论文 >> 今日更新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中学理科课程发展:三十年的回顾与反思           
中学理科课程发展:三十年的回顾与反思
[摘要] 1978年以来,中国中学理科课程经历了变化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理科课程存在三个主要问题:理科课程取向问题;能力培养问题;理论联系实际问题。这三方面问题同中国社会文化有着内在的联系,同西方国家理科课程相关理念也存在着很大关系。发展中国家应树立自信,避免“文化缺陷”和“理性差异”的影响,建立适合自己的理科课程。
  [关键词] 中学理科课程;课程发展;科学教育
  
  一、前言
  
  任何形态的理科课程都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产生、发展的,因此不可避免地受到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诸因素的影响。鉴于这一时期并没有统一的科学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本研究中的中学理科课程主要指的是物理、化学、生物三门学科课程。本研究试图从理科课程的基本问题出发,以社会文化的视角考察1978年以来中国中学理科课程所经历的主要变化。其资料来源是这一时期有关的教育和课程政策、各门中学理科课程的教学大纲(课程标准),以及理科教育界关于理科课程的讨论和建议等。
  
  二、理科课程的主要问题
  
  (一)课程取向问题
  理科课程取向指的是为何人提供何种科学教育。国际科学教育界普遍认为,在过去的几十年间,理科课程经历了从20世纪60年代的精英教育向80年代及以后的大众教育的课程取向的转化过程。[1] 我们知道,近代西方科学及科学教育是以救亡图存的功利性目的传入中国的,因此,中国的科学教育向来同工具主义和实用主义密切相关。[2] 长期以来,中国理科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培养科技人才,促进经济发展,在课程内容上强调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高一级的课程内容做准备。这一点在1978年中学理科课程中尤为突出。在恢复国民经济和整顿社会秩序的背景下,1978年的理科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为“四个现代化”建设服务。例如,在1978年中学化学教学大纲中,化学课程的根本目的是:“中学化学教学要以先进的化学基础知识教育学生,以利于他们打好参加工农业生产劳动和进一步学习现代化科学技术的基础,为把中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强国而奋斗”[3]。
  但是,随着1986年义务教育法的颁布,这种学术中心的课程取向逐渐有所改变。为了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全面提高中华民族的素质,当时的国家教委决定从1986年开始逐步进行以“一纲多本”为主要形式的课程改革。作为由初高中“一贯”到初高中“分段”的过渡性大纲,1986年的中学理科教学大纲在基础知识的教学要求上比1978年有所降低,在课程内容上减少了一些难度较大的概念和原理。根据义务教育的要求,初中课程的设计原则是面向大多数学校和大多数学生。[4] 这样,不难理解,在1992年颁布的各门初中理科教学大纲的教学目的中分别增加了“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物理)[5],“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的学习方法,以及关心自然、关心社会的情感”(化学)[6],“初步建立生物学的基本观点;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不断探求新知识的精神;热爱大自然,认识保护自然资源、控制人口、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以及逐步形成正确的审美观、高尚的品德和情操”(生物)[7]。与1986年大纲的初中部分相比,在课程内容方面,各门义务教育教学大纲普遍降低了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要求,增加了与生活、社会相关的内容。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明确以“科学素养”来界定理科课程的课程目的和课程内容。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在提倡素质教育的背景下,西方的科学素养理念开始在中国理科教育界传播。这一概念首先为在大学从事理科教师教育的科学教育工作者接受,后来逐渐在中小学科学教育界广为流传。如果说科学素养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在理念上为广大科学教育工作者接受,那么,它真正落实到理科课程中则是新世纪的事情。在美国“206

1计划”和《国家科学教育标准》等以科学素养为主旨目标的西方科学教育改革方案的影响下,各相关学科的课程标准都从不同的角度阐发了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必要性,强调科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同时,在课程目的上明确提出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最终目的;在课程内容上,强调科学与社会的联系;在教学方法上则强调科学探究在理科教学中的作用。例如,在初中化学课程中,课程内容包括以下5个方面:科学探究;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与社会发展。[8]
  (二)能力培养问题
  长期以

[1] [2] [3] [4] 下一页

  • 上一个论文:

  • 下一个论文:
  • 推荐文章
    传统中学作文与新课程作文的
    《庄子》物论与低碳社会的哲
    在中学田径课上开展趣味田径
    浅谈如何做好中学田径业余训
    浅谈如何抓好中学课余田径训
    中学田径课教学问题初探
    数学归纳法在中学数学中的应
    关于2011中学生厌学现象的调
    电化教育在中学素质教育中的
    浅析计算机辅助教学在农村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