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范文 | 演讲致词 | 汇报体会 | 总结报告 | 公文方案 | 领导讲话 | 党建工会 | 论文 | 文档 |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网 >> 论文 >> 今日更新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文化与中医英译研究           
文化与中医英译研究
度被译为“vital energy”,取其构成生命本源之意,不失为一种准确的翻译。然而对于温病的“气血、三焦辨证”的“气”,显然不适用。人们逐渐接受了“qi”这样的音译形式。音译还可以丰富译入语文化。 现代 英语的一个特点就是外来词汇多,这么多的外来词汇丰富了英语,也丰富了其文化。然而音译不能被滥用,音译其实是一种回避,也就是不译。如果我们一味音译而不顾读者的接受情况,翻译的意义也就不存在了。所以,多数翻译家对音译都采取比较谨慎的态度。

    很多年来,中医翻译界一直围绕着是异化还是归化,是直译还是意译争论不休,谁也不能说服谁。有人认为,中医学属于医学范畴,是科技文体,科技文体翻译多以归化为主。也有人认为中医语言又具有文学性质,文化内涵丰富,应该尽量采用异化法传递中医文化特色。其实,在操作层面上,中医翻译永远不会有一条放之四海皆准的原则,在实际的翻译操作中,应该异化和归化并存。比如梁俊雄认为中医 文献 英译应遵循文化对等原则,根据不同的情况将直译、意译、音译相结合 [8]。李照国则主张用“语言国情学”解决中医中在英语里缺乏对应语的文化内涵丰富的词语的翻译问题。“语言国情学”的理论核心是:任何一种语言中都具有一些反映该民族特有的事物、思想和观念的并且在译入语中找不到对应语的词语。这些词语数量不大,但却反映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特点。比如中医的“气”、“阴阳”等等。这些词语,在翻译方法上同样选择直译、意译、音译相结合 [9]。而张晶晶等 [10]认为应该从接受角度看中医翻译中的文化传达,指出“说到底在文化传达问题上的异化是为了最终使得读者做到真正的归化,也就是说使读者把原语译者所传达的异域视野经自身的文化视野过滤、对比、沉淀而后引起视野的重新定位,在对比中做到对自身文化和原语文化的再认识,即在文化意义上完成真正的归化”。Nigel Wiseman [11]作为致力于中医翻译事业的外籍人士,坚持认为中医文化因素在译文中的保留是最重要的。“在西传的过程中,中医并不能为了配合西方人的需求而有所改变。而西方意欲学习中医的人也绝对无法经由一种‘以其本身较为熟悉的知识系统将中医学重新过滤’的学习方式获得成功,他们必须真正地进入中医的世界。”也就是翻译者要将中医原有的方式转移到译文中。

    以上几位学者都是站在文化的高度对中医翻译的思考。不同文化产生不同的语言,译者面对的是两种语言,而两种语言的背后却是两大片不同的文化。从文化层面讨论中医翻译,并不是说在操作层面的讨论没有意义,目的在于使译者站在文化的高度重新审视微观的翻译策略。“翻译应充分考虑提高文化交流的空间,包括就源语及源语文化紧密相连的文化特性进行交流。” [12]从文化角度研究中医翻译有其 历史 的必然性,并不是中医翻译研究的唯一途径,只是从文化泛谈而不进行具体操作是不 科学 的,我们通过文化解读,突破过去仅仅对文本进行比较、转换的狭隘见解对中医翻译具有指导意义。

     4   结   语

    中医要走向国际化,中医英译必不可少。随着文化交流的不断增多以及译语读者对 中国 传统文化、中医文化了解的不断加深,越来越多的中医术语及表达逐渐被译语读者认可和接纳。经过国内外中医翻译界学者的共同努力,越来越多的中医经典著作已被成功地译介出去。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医文化及中国传统文化会在国际文化中占据更加重要的位置。

【 参考 文献】
  [1]Chen hongwei.Cultural differences and translation[J].Meta,1999(1):121-132.

[2]季羡林.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06:1-3.

[3]Paul F,Bandia.Translation as cultural transfer:evidence from African creative writing[J].Meta,1993(6):55.

[4]张其成.中医文化学体系的构建[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999(5):32.

[5]曾文雄.语用学翻译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65.

[6]兰凤利.借鉴国外翻译经验和理念促进国内中医英译事业 发展 :从几个中医术语的英泽想起的[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23(8):627-628.

[7]林煌天.中国翻译词典[M].武汉:湖北 教育 出版社,1997:184.

[8]梁俊雄.中医文献英译的文化对等[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24(3):269-270.

[9]李照国.中医英语[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105-143.

[10]张晶晶,戴琪.从接受理论浅谈中医翻译中的文化表达[J].中国

上一页  [1] [2] [3] 

  • 上一个论文:

  • 下一个论文:
  • 推荐文章
    美学的多样性与中国传统美学
    社会文化背景影响下的工业设
    浅析社会文化在当代时装摄影
    中西社会文化的差异及其渊源
    中国美术发展的社会文化背景
    俄罗斯重评斯大林思潮的社会
    透过网络文化特性分析大学网
    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研究
    校园网络文化的积极审视
    物理文化在物理教学中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