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范文 | 演讲致词 | 汇报体会 | 总结报告 | 公文方案 | 领导讲话 | 党建工会 | 论文 | 文档 |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网 >> 论文 >> 今日更新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关于文学史研究中的现代性问题           
关于文学史研究中的现代性问题
   论文 关键词: 现代 性  裂隙  反思  现代 中国 文学  文学史
  论文摘要:在文学史研究中,为了实现先在的文学史观念,现代性问题被遗蔽了。模糊性、二重性及反思性是现代性的固有机制,中国现代性具有自己的特征。现代性与现代中国文学具有融合的一面,文学自我批判和反思性的丧失使现代中国文学与现代性存在着裂隙。现代性文学史观的提出改变了文学史写作的局面,但在实践中也暴露出诸多问题。 本文由中国论文联盟WWW.LWLM.COM收集整理。
  “现代性”概念对20世纪中国文学批评与研究产生了深刻影响。“现代性”是西方话语,人们在借用这个概念之前就已经形成了先见看法或者主观目的,这种现象在文学史研究中表现得最为明显。“现代性”概念本身的复杂性决定了它与现代中国文学和文学史的关系是异常复杂的,然而在文学史研究与写作中,人们在使用“现代性”这个概念时,表现了明显的单向度性质。为了实现一定的主观目的,现代性不是被误读了,而是被遮蔽了。
  一、融合与裂隙:现代性与现代中国文学
  现代性是一个 历史 性的概念,伊夫·瓦岱把现代性追溯到1l世纪,然而其历史也许更加久远。经历近千年的历史 发展 , 哲学 、社会学各领域对现代性概念进行了多方面的建构和阐释,然而,现代性概念本身存在的矛盾与悖论使现代性概念的内涵仍然十分模糊。同时,现代性的二重性加剧了这个概念的模糊性,从而使现代性成为至今仍争论不休的古老话题。从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从笛卡尔到黑格尔,西方建构了深厚的现代性理性大厦,在建构的同时也孕育了对现代性理性的批判,提出了各种不同的现代性拯救方案,因此,现代性的二重性是相生相成的。尼采在《悲剧的诞生》中提出“对人生来说, 艺术 比真理更有价值”,他试图建构“一种激烈的倾向于审美的相反理论”,以表达他对西方世界根深蒂固的理性传统的不满。审美拯救现代性的方案在尼采以后的哲学中有了延续,如马尔库塞、阿多诺的《启蒙辩证法》对启蒙理性的批判。英国社会学家吉登斯对于现代性的阐释具有独特的意义,他一贯强调现代性的理性批判和自我反思性,以揭示人与制度面临的现代困境。吉登斯认为“现代性”本质上是一种后传统秩序,“在这种秩序之下,作为秩序保证的传统和习惯并没有被理性知识的必然性所代替。怀疑,即现代批判理性的普遍的特征,充斥在日常生活和哲学意识当中,并形成当代社会世界的一种一般的存在性维度”。他在《现代性与自我认同:现代晚期的自我与社会》中揭示了批判理性在现代具有的普遍性特征,他认为在现代晚期,工具理性的负面后果暴露得日益明显,从而引发了对“存在性问题”的压制,这种压制成为现代人根本性的心理问题和道德难题。他认为:“现代性,是在人们反思地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并通过这一过程)被建构起来的”,“自我反思性”在现代性制度中具有结构性特征,现代人通过自我反思成为自我动员的实体。艾森斯塔特在《反思现代性》一书中力主“多元现代性”,认为多元现代性的一个共同核心是“高度的反思性”。因此,在西方知识建构的过程中,模糊性、二重性及反思性是“现代性”概念的内在机制。
  作为一个后发现代性的国家,中国的现代性具有自已的特征。从社会学和历史学上来看,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的建立,也就是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现代民族国家的建立,是中国追求现代性的历程。吉登斯认为“现代性产生明显不同的社会形式,其中最为显著的就是民族一国家”。新中国成立应该是现代民族国家形成的标志性事件。
  汪晖在《现代中国思想的兴起》中分析了“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学派和美国的由费正清开创的‘挑战一回应’模式为代表的历史叙述中,研究者们基于不同的立场将鸦片战争以降发生的变化解释为中华帝国向民族国家(亦即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化的历史过程”,“鸦片战争作为中国遭遇西方文明挑战的象征性事件而被这两个学派视为中国现代性发生的分期标志”㈣。张法等人提出“在中国语境中,它(现代性)则有了新的独特含义:主要指丧失中心后被迫以西方现代性为参照系以便重建中心的启蒙与救亡工程”。这种概括明显受到了李泽厚《启蒙与救亡的双重变奏》观点的影响。然而把中国现代性概括为“启蒙与救亡”,一方面压缩了中国现代性的时问范围,另一方面则缩减了中国现代性的成果。这种独特理解也体现了中国知识分子内心潜藏的关于现代性与民族性的矛盾和焦虑。现代性在西方经历了近千年的发展,中国的“启蒙与救亡工程”随着新中国的建立就已经终结,但中国现代性非但没有终结,反而发展得更加复杂。
  现代中国文学是在现代性宏大历史语境中产生发展的,中国现代性的特殊性决定了现代中国文学与现代性之间的关系异常复杂。在分析现代中国文学与现代性的关系时,如何理解“现代性”是关键点,朱德发先生曾经对此提出了忧虑:“在现代性一语的使用日益频繁、语义日益驳杂的当下语境,尤其是人们戏言现代性争论最为激烈的当代中国,它不仅成为一种泛理论形态,成为一种意识形态色彩浓重的强势话语,而且作为一种话语权力、日益成为重新规划和构造文学理论、文学史、文学批评和文学创作实践的某种先在性框架和图式。”现代性概念泛化必然抽空它存在的意义,现代性成为先在性概念也必然掩盖现代中国文学运动发展的复杂性。现代性可以阐释现代中国文学近百年的运动和发展的历史总体性,然而对于“红色经典”、“样板戏”等具体文学现象并不具有充分的表征性。
  奥克达维沃·帕兹曾经讨论过“现代文学具有现代性吗?”这个话题,然而他的结论令人吃惊:“现代文学的现代性很含糊。”,他认为现代文学与现代性存在着冲突,也就是说文学与现代性的发展是不平衡的,文学与现代性甚至存在冲突。中国“现代文学”与“当代文学”都是一个历史性的概念,它们的生成深受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的影响,即中国“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学”概念的生成具有十分强烈的意识形态含义。与现代文学相比,当代文学发展所受到的“规训”力量无疑更强大,当代文

[1] [2] [3] 下一页

  • 上一个论文:

  • 下一个论文:
  • 推荐文章
    关于交通工程建设市场招投标
    《实用天文学》探索实用天文
    现代天文学综述
    汉画中所体现出的汉代天文学
    天文学名词工作的27年
    东汉天文学和中医学的发展
    高校英语专业的英美文学教学
    论英美文学课在英语师范生教
    “英美文学及选读”教学中自
    英美文学课程在大学英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