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范文 | 演讲致词 | 汇报体会 | 总结报告 | 公文方案 | 领导讲话 | 党建工会 | 论文 | 文档 |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网 >> 论文 >> 今日更新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论跨文化交际中语篇信息度的语境认知透析           
论跨文化交际中语篇信息度的语境认知透析
者没能辨别发话者的语音、语调、语气等不同因索变化所带来的言语意义的变化.那么言语信息差也会因此而产生。
  2、背景知识的语境认知不足影响语篇信息度
  背景知识指的是常识,即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一般了解。即百科全书式的知识。背景知识也包括对交际双方所处的社会的文化规范、行为准则的了解.以及属于特定的文化的会话规则的了解。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由于对特定的文化背景过程知觉不够,往往更容易产生误解。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会因为同一概念在不同文化中的所指不同或对同一个概念有不同的理解而引起误解。这种误解的原因通常有两种:一种是同一个词或术语在不同文化中所指的范围不同。另一种是不同文化对同一词或术语有不同的理解或解释倾向。而这时候对这种文化差异所造成的背景知识认知不足的话,就容易产生误解。词语或术语在不同的专业领域,常常会有不同于常识范围内的意义。在跨文化商务交际活动中情况更是如此。如果“taxreturn”(纳税申报表)被理解为“退税”,或者说“whitegoods”(大件的家电类商品)被理解为“白色的纺织品”。所以我们不能根据对语言的常识理解来释解特定领域内的一些专门术语或表达法。
  3、情景知识的语境认知不足影响语篇信息度
  情景知识指与特定的交际情景有关的知识。它包括某一次特定的语言活动发生的时间、地点、交际活动的主题内容、交际场合的正式程度、参与者的相互关系、他们在交际活动中的相对地位、各人所起的作用等。
  交际者每次选择词汇.组合句子.发出信息的时候,其实都在进行史化的选择,并体现出各自独特的文化蕴涵。如果交际双方不能及时调整对当时的文化语境的理解.则极容易使信息度过低产生误解。有这么一个典型的例子:Rob,一个意气风发的刚从大学毕业的美国小伙子,与德国一家公司的老专家RudigerFunk初次见面。探讨商务合作的可能性。他的见面语如下:“Hi,Rudiger!How’reyou doing?I’m RoebrtWhite.butyoucancallmeRob.I’m soexcited to meetyou.and I’m surewe’11have apleasant cooperation."然后,他请Rudiger坐下。接着自己也舒舒服服地坐在靠背椅上,嚼着口香糖,双腿高高地架在桌子上。但令他吃惊的是.Funk先生却告诉他自己对合作项目已经不感兴趣了。
  让我们来分析一下Rob所传达的信息。从美国文化角度来看.Rob的行为传递出的信息表明:他是一个活泼、外向、热情的小伙子,随和亲切,初涉商海,说话开门见山,不拘小节,对未来的合作项目充满了向往和期待。他的言行传递的是典型的美国文化信息,在美国人看来是再正常不过的了。但他没有意识到.他所面对的却是一个严谨的德国老专家。德国人可不太喜欢第一次见面被人直呼其名,更不习惯初次见面就那么亲热地打招呼的方式。Funk先生根本不愿意回答Rob的“Howareyoudoing?”这类有关私人隐私的问题,更不能容忍的是,Roebrt竟然一边与他说话一边嚼着口香糖,双腿还架在桌子上!
  4、语境的补足与选择中的语境认知影响语篇信息度
  根据LcvinsonI$㈣”的会话信息原则.说话人总是遵循“说得尽量少”的准则提供实现交际目的所需的最少的语言信息。信息原则还规定听话人推论要遵循扩展规则,即扩充说话人所说话语的信息内容,找出最合适的理解.直到认定这就是说话人的发话意图。正是因为说话人遵循“说得尽量少”的准则,提供极其 经济 的信息量.使得听话人在扩充信息时就要根据语境补足相关信息。但是,不同的人,其认知结构不同,甚至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情景中,所形成的前提也不一样。与语境的补足相关的是语境的选择。选择处理话语最佳语境的过程就是寻求话语最佳关联的过程。正是在这个过程中补足和选择的错误,从而产生了误解。例如:
  A、B两个人正在谈论某个小学生升人初中之后的不适应。
  A:不都是七门课吗?
  B:哪有那么多?
  A:我是指,每个人都是七门课。
  本例中,B显然是以已经知觉到的语境信息(小学和初中)作比照的.从而认为是指小学和初中都是七门课。而A的语境知觉层次已经发生了转换:每个学生都是从小学升人初中,都面临着七门课的压力,而他为什么偏偏不适应呢?由于在两种可能中确立一种信息,要考虑其它相关的信息或语境假设,而这些其它假设要么来自先前话语要么来自语用者的相关知识,因此对相关信息的推导和确立是综合性质的认知过程。而在这语境的补足的过程中,B选择了的语境(小学和初中的课程)与A的语境认知(主体:每个小学生)不一致。这样一来就造成了对语境的理解在两个层次上的错位,因此对“都”前面的主词发生了错解,产生了误解。
  三、结语

  总之.厚实的语境的、文化的、认知的基础会使得语言形式呈现出丰富的意义.如果交际双方在语言能力、文化背景知识和语境认知能力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则很难实现发话人的语言意义和受话人理解的意义的吻合,极容易使语篇信息度失衡,影响交际正常进行

上一页  [1] [2] 

  • 上一个论文:

  • 下一个论文:
  • 推荐文章
    社会文化背景影响下的工业设
    浅析社会文化在当代时装摄影
    中西社会文化的差异及其渊源
    中国美术发展的社会文化背景
    俄罗斯重评斯大林思潮的社会
    透过网络文化特性分析大学网
    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研究
    校园网络文化的积极审视
    物理文化在物理教学中的魅力
    教师教育体制创新与文化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