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范文 | 演讲致词 | 汇报体会 | 总结报告 | 公文方案 | 领导讲话 | 党建工会 | 论文 | 文档 |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网 >> 论文 >> 今日更新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中国模式:态度\维度及其他探讨           
中国模式:态度\维度及其他探讨
发展模式强加给其他国家。
  面对一些西方舆论的干扰甚至诋毁,我们应坚定信心,不为所惑。我们应旗帜鲜明地宣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符合我国国情,顺乎党心民心,顺应时代要求,是我们这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的唯一正确选择;中国的发展是和平发展,不会对他国造成威胁,为了促进世界和平与共同发展,中国愿意承担应尽的责任,但不能超越现实国情和国力。
  面对改革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我们应不回避、不遮掩。正如邓小平指出的:“过去我们讲先发展起来,现在看来,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不比不发展时少。”这些客观存在的发展问题,正说明我们的改革还不够彻底,要继续“用发展的办法来解决发展问题”。中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决定了这些问题也只能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来解决。
  总之,中国模式的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独立自主。中国模式自身远未成熟,仍需在探求中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实践中不断发展完善。
  
  注释:
  ①人民论坛“千人问卷”调查组《74.55%民众认可中国模式》,参见人民网2008年12月16日。
  ②张维为《中国模式是“最不坏”的模式》,参见人民网2009年7月20日。
  ③《国内外十学者纵论中国道路》,载于2009年7月3日《中国社会科学报》。
  ④参见李君如、施雪华、邱耕田、赵启正《慎提“中国模式”》,载于2009年12月7日《学习时报》。
  ⑤参见胡伟《中国模式的深层涵义与世界意义》,载于2009年9月27日《解放日报》。
  ⑥杨金海《刚柔相济:中国模式的深层哲学智慧》,参见人民网2009年7月21日。
  ⑦《列宁全集》第2版第2卷第150页。
  ⑧吕晓莉《“中国责任论”语境下“负责任大国”外交理念浅析》,载于《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9年第4期。
  ⑨黄守红、傅菊辉、易大东《“中国模式”问题研究述评》,载于2009年12月11日《人民日报》。
  ⑩《邓小平年谱(一九七五一一九九七)》(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1364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 上一个论文:

  • 下一个论文:
  • 推荐文章
    中国哲学思想在太极拳形体动
    莱布尼兹和沃尔夫眼中的中国
    论冯友兰先生对中国哲学史史
    中国哲学研究的新课题——游
    浅议美声唱法在中国的发展道
    基于CDIO模式的软件工程课程
    当代中国环境法的“实施困境
    浅谈当代中国公民政治参与问
    当代中国行政控权理论的理性
    中国未成年人司法制度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