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范文 | 演讲致词 | 汇报体会 | 总结报告 | 公文方案 | 领导讲话 | 党建工会 | 论文 | 文档 |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网 >> 论文 >> 今日更新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浅论山水画笔墨语言的程式化进程           
浅论山水画笔墨语言的程式化进程
现在“皴法”的演变上。从唐、五代到宋,是山水画“皴法”的萌芽和初创阶段。唐以前的绘画,主要在外轮廓的中间平涂以彩色。到了唐代,这种情况便发生了关键性的变化,一些不太规则的线条被画在山石树木上用来细分山石结构及树木的纹理,于是“皴法”产生了。在此基础上,五代宋初的画家又有了新的改进,即把前人的不太规则的线条加以规范化,逐渐形成了当时有代表性的几种“皴法”,归纳起来可分为“点皴”“线皴”和“面皴”三大类。如点皴,五代荆浩的《匡庐图》,他用此皴法表现北方山石质地坚硬、气势雄伟的特征。同期南方山水画家董源以密集的、小而圆的墨点描绘连绵起伏的丘陵,这些墨点与荆浩的“钉头皴”“豆瓣皴”不同,给人的感觉是湿润的,比较适合描绘江南植被浓郁、浑厚、繁茂的景象。线皴当时也有发展,五代董源的点皴中同时结合着短线条错落交搭的披麻皴,此法中锋用笔,圆润淡雅,含而不露。后来五代宋初的巨然对这一披麻皴稍加改动,演变成长披麻皴,比短披麻皴更加舒缓、温润。北宋的郭熙是以“卷云皴”闻名,他的线条不像荆浩、范宽那样刚劲,但也不像董源、巨然的线条那样圆润和轻淡,他用侧笔作波状线条,描绘中原一带平坡丘陵的景色。对五代至北宋中期的皴法进行初步了解后,可以得知此时期的画家在描绘山石树木时,喜欢用短小、干练的点皴和线皴,画面干净明快。伴随点皴和线皴的发展,面皴也随之产生。北宋末期的某些画家将笔的使用拓展到笔肚甚至笔根,用侧锋横擦,使皴法具备了面的形态。从李唐的《万壑松风图》中可以明显地看出面皴的笔法,图中山体用侧锋画上去具有块面感的短皴。这种皴法增强了石块的体质感,除了笔触的形态外,用笔的力量和速度与荆浩和范宽如出一辙。
  至此可知,上述画家之间虽有一定的师承关系,但均在“摹拟”自然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笔墨语言形式,即代表某地理地貌的“皴法”。徐书城先生曾认为:“从五代至北宋时期的山水画中的‘皴法’,它的美学性能基本上仍是‘摹仿’性的,因此严格说还不能称之为一种纯粹性质的‘程式’。但是,历宋而至元,‘皴法’又缓慢地进行着一个质变的过程,那就是从‘摹仿’性逐渐演变为非‘摹仿’性的历史过程。”②情况可能确是如此,当画家们开始把前人从“师造化”中形成的各种皴法归类、总结成法则时,它就成为后来画家的范本,以供后学者在绘画时运用、发挥和创新。原有的范本不断地被临习和运用,于是成为公认的“程式”。历代画家创造性地在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上一个论文:

  • 下一个论文:
  • 推荐文章
    浅谈浅论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联
    浅论农业机械的环保节能设计
    浅论关于多轴伺服制瓶机控制
    浅论我国民法的发展和特色
    浅论建筑立柱的装饰造型设计
    浅论综合医院中药房管理浅见
    浅论公路工程中价值工程的应
    浅论高层建筑的安全疏散问题
    浅论计算机办公软件在教学中
    浅论图书馆计算机的网络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