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范文 | 演讲致词 | 汇报体会 | 总结报告 | 公文方案 | 领导讲话 | 党建工会 | 论文 | 文档 |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网 >> 论文 >> 今日更新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简论中国经济新闻的话语迷思           
简论中国经济新闻的话语迷思
事件,正文补充细节或背景,整体呈“倒金字塔”式。这种结构不仅适用于整篇新闻,而且也适用于新闻中的每一个主题段落。因此,按照事件重要程度安排信息位置的新闻,直接呈现给读者的便是一个先入为主的事件图景。读者在阅读、理解新闻的标题、导语的过程中,便在积累对此新闻事件的“前理解”,而在“面对事实本身”的复杂性时往往予以选择性遗忘和自我服务归因。
  再有,新闻主题不断通过直接与间接引用而呈现,亦即文本的互文性,“文本回应、重新强调和重新加工过去的文本,并通过这样的工作致力于创造历史,致力于更加广泛的变化过程,也致力于预测和试图构成以后的文本”(1995:P.4)。互文性既存在于同一个话语空间中——不同话语类型的转换。比如,广告向新闻的转换,这种转化过程往往体现着隐性的权力关系;互文也具有历史性,即历史地吸收过去建立的文本。“这些陈述在参与者看来是理所当然的东西,它们支持着话语的连贯性。”(2003:P.22)“帮助人们参照熟悉的活动与熟悉的风格和形式对新的话语做出理解”(1995:P.54)。
  这种认知上的处理和加工过程必然与事实存在种种微妙而关键的差异——哪些文本(话语)之间可以形成互文链,哪些不可以形成互文链,形成什么样的互文链等问题都是争斗的场所和后果,由语境所决定。
  为中国人所熟知的典故“庖丁解牛”完美地注释了新闻话语的认知特点。让-波德里亚在《庄子的屠夫》(2006:P.187)一文中指出,正如庖丁的刀子必须超越饱满的、实在的、可以被任意切割并被外在表象所统一的肉身形象,去认识那些构成身体的空无的连接和空无的结构,不切割这头牛占据的被感官证实的空间,而是依照节奏和间隙的内在逻辑组织行动,才可能依照身体自身的韵律解构身体。同样,话语也需要从看似空无的形式之中才能获得构成自身的空无之处的意义。基于此,阅读者从清楚明晰却固有极强方向感的新闻标题、导语中,从其字里行间留有的令人浮想联翩的空间中,无意识地接受着某种形式的安排,将对文本的理解纳入一种被事先安置完备的话语体系中。
  这,就是新闻的话语功能,亦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上一个论文:

  • 下一个论文:
  • 推荐文章
    中国哲学思想在太极拳形体动
    莱布尼兹和沃尔夫眼中的中国
    论冯友兰先生对中国哲学史史
    中国哲学研究的新课题——游
    浅议美声唱法在中国的发展道
    当代中国环境法的“实施困境
    浅谈当代中国公民政治参与问
    当代中国行政控权理论的理性
    中国未成年人司法制度建设
    中国司法制度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