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范文 | 演讲致词 | 汇报体会 | 总结报告 | 公文方案 | 领导讲话 | 党建工会 | 论文 | 文档 |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网 >> 论文 >> 今日更新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当代中国政治的出场学研究           
当代中国政治的出场学研究
义作为本意义存在的条件。因此,就生产满足人们生存需要的物质生产实践来说,最终给各极主体带来的结果可能很不相同,人们需要的满足程度也就很不一样,人们在满足生存需要方面就可能存在矛盾和冲突。正是基于此,满足需要之物变成了物质利益,利益根源于人的需要而指向满足需要之物,利益这个词实际上是关系范畴和矛盾范畴。物质利益就是物质生产实践对各极主体的意义,利益基于主体的需要而指向满足需要的对象客体。既然经济交往结构就是物质交往实践的意义结构,反映了人们之间的物质利益关系,而物质利益关系本质是矛盾关系,因而我们就可以根据这种矛盾的性质来对社会发展形态进行判断。
  政治是以物质生产性交往实践为基础而形成的交往活动和交往关系,政治的本质是对物质利益关系的调整。每个人都凭借自身的主体资质和能力参与交往,人们的资质和能力当然有差异,这样就决定了他能参与的交往的水平和层次的差异,从而决定了他从交往中获得的客观意义或结果的差异,这是社会分层和物质利益差异和矛盾产生的根源。除了自身能力和资质外,社会制度体系更影响着经济主体参与交往所能获得的客观意义和结果,因此,经济主体总是希望制度体系能够朝着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并为此积极去影响制度的变迁。马克思曾在《政治冷淡主义》一文中批评政治冷淡主义的圣徒们只要求工人阶级在思想上反对资本主义而不能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实际的斗争。我们认为,政治是建立在物质生产交往基础上的政治交往实践活动。政治是基于多元利益主体而产生的多极政治主体以物质利益为中介而形成的交往实践活动和结成的交往关系。这个定义主要有这样四个方面的涵义:(1)政治起源于对物质利益矛盾和冲突的协调和解决。在原始社会末期,随着生产的发展、私有制的出现,人们之间出现了利益分化和利益矛盾,进而产生了阶级。最初是依靠氏族社会的公共权力和权力机关去解决物质利益矛盾,这就是政治的最初萌芽。随着阶级矛盾的不可调和,氏族社会的公共权力和权力机关就逐渐转变为一种新的、与社会脱离的特殊的公共权力和权力机关,这就是国家,国家成为物质利益矛盾和政治发展的新阶段。(2)在阶级社会里,物质利益关系主要表现为阶级关系,因而政治关系也主要体现为阶级之间的斗争;国家产生以后,阶级斗争主要表现为争夺国家政权。私有制产生、社会分裂为阶级以后,人们之间的物质利益矛盾不简单是个人之间的矛盾,它是由私有制所导致的不同阶级之间的物质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 上一个论文:

  • 下一个论文:
  • 推荐文章
    中国哲学思想在太极拳形体动
    莱布尼兹和沃尔夫眼中的中国
    论冯友兰先生对中国哲学史史
    中国哲学研究的新课题——游
    浅议美声唱法在中国的发展道
    当代中国环境法的“实施困境
    浅谈当代中国公民政治参与问
    当代中国行政控权理论的理性
    中国未成年人司法制度建设
    中国司法制度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