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范文 | 演讲致词 | 汇报体会 | 总结报告 | 公文方案 | 领导讲话 | 党建工会 | 论文 | 文档 |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网 >> 论文 >> 今日更新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网络文化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浅析           
网络文化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浅析
常以课堂教学为主,而在信息时代,要想占领学生的思想阵地,必须在教育载体上创新,利用网络灵活、迅捷等特点,由“单一”的课堂教学向“多元”的网络教育转变。一是用好“网站”,广泛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平台。根据不同年级和专业特点,设立不同的网页、论坛,开辟更多的信息发布、交流渠道,吸引大学生参与网上学习和讨论。二是用好“博客”(微博),延伸思想政治教育链条。以博客、微博独有的个性化表达方式,将主流意识渗透到大学生思想生活的每个细节,为他们创建一个亲近、平等的交流空间。三是用好“游戏”,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入手进行教育。网络游戏趣味性强、内容丰富、影响广泛,将思想政治教育承载在网络游戏中,使其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四是开展虚拟世界的校园活动,营造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氛围。通过举办一系列主题鲜明、形式多样、娱乐性强的网络活动来吸引大学生的注意力,增加主流意识内容,增强学生间和师生间的健康互动。同时,要根据网络发展,完善网络虚拟组织管理,不断拓展网络教育的新载体。
  3.在形式上,由“灌输”向“互动”转变
  相对于传统媒介,网络具有不可比拟的传播优势。我们可以利用互联网的交互特点,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育,利用多种形式,开展教育者与大学生的互动,增强教育效果,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创新。利用网络虚拟性“背靠背”交流的特点,教育者可以根据学生上网情况,注册相应的网站、空间、博客、微博等,及时了解和发现学生在思想、心理、学习、生活等方面的真实想法和问题,增强教育的针对性,避免空洞的说教。利用网络多边平等性交流的特点,不仅要缩短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的物理距离,而且要缩短他们之间的心理距离,教育者可以强化师生双向交流、消除师生间的隔阂,改变学生对老师居高临下教育方式的抵触情绪,增强亲切感。利用网络资源共享,在网上传播学习材料及报纸、电视、电影等信息、展开谈心交流,使不同年级、不同层次的大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内容选择。利用网络快速传播、同步交流、信息检索、现实虚拟、游戏娱乐等功能,可以使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自由浏览,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政治信仰、价值观念、道德伦理、文化传统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上一个论文:

  • 下一个论文:
  • 推荐文章
    社会文化背景影响下的工业设
    浅析社会文化在当代时装摄影
    中西社会文化的差异及其渊源
    中国美术发展的社会文化背景
    俄罗斯重评斯大林思潮的社会
    探析网络辅助答疑系统的设计
    透过网络文化特性分析大学网
    广东构建红段子网络文化
    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研究
    校园网络文化的积极审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