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范文 | 演讲致词 | 汇报体会 | 总结报告 | 公文方案 | 领导讲话 | 党建工会 | 论文 | 文档 |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网 >> 论文 >> 今日更新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中国历史文选》教材与教学           
《中国历史文选》教材与教学
进行讲解和辅导。在已经出版的教材中,有的在这方面注意不够,介绍或解题中使用了不少文言文,句子的意思很不好懂。介绍中引用一些文言史料来说明问题表达观点这是无可非议的,但是大量地引用许多艰涩难懂的文言文,甚至明明是我们今人所写的东西非要用文言文来表达,这就给教与学带来诸多不便。有些介绍教师还得花大量的时间向学生讲解说明,如同讲解文章选读一样费劲,这就失去了介绍的意义。所以我们要求在编写教材的介绍部分时一定要做到通俗易懂。
  还应指出的是,介绍部分还必须注意与相关的其他课程特别是中国史学史(或中国古代史学史)内容上的交错和分工。现在一般院校的历史专业大都开设了中国史学史课程,白寿彝在其所著《中国史学史》中认为:“史学史,是指史学发展的客观过程。我们这部书,就是以中国史学为对象,按照我们的理解,对于中国史学发展的过程及其规律的论述。按照这样的任务,本书论述的范围,包括中国史学本身的发展,中国史学在发展中跟其他学科的关系,中国史学在发展中所反映的时代特点,以及中国史学的各种成果在社会上的影响。”瞿林东对此有更详细的解释:“中国史学史的任务是:关于史学的发展过程及其阶段性特点(史学的时代特点或史学自身的阶段性特点);史官、史家与史学成果及其特点;历史思想与史学思想;史学与社会的相互关系;史学发展与相关学术文化领域的关系;史学发展的规律性。”正因为如此,以上两部权威著作和同类型的教材一样,除了它们特有的一些论述外,无不包括有孔子与《春秋》、司马迁与《史记》、班固与《汉书》、刘知几与《史通》、杜佑与《通典》、司马光与《资治通鉴》、郑樵与《通志》、马端临与《文献通考》、章学诚与《文史通义》等的介绍。这就预示着,两门课程在内容上可能有重复和交错的地方,而且还不是少量的。因此,要求讲授中国历史文选课程的教师一定要把握介绍部分的尺度,它只是一个概况的介绍,介绍应限制在本

文第一部分所论述的内容上,即使是重点,也不能占用太多的教学时间,更多的内容让学生依靠自学去掌握。而古代史家的生平及其史学思想、史学著作的价值地位等应交给史学史课程去讲解。大学课程在部分内容上出现交错或交叉,这是正常的、不足为奇。但作为教师来讲,既清楚两种课程的性质就应该各自把握其重点,少涉及或不涉及可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上一个论文:

  • 下一个论文:
  • 推荐文章
    美学与哲学意义下的中国传统
    论民族主义与当代中国宪政建
    辛亥革命前前后后与百年来中
    《中国历史.喀喇汗王朝史西辽
    浅析茅盾小说对二三十年代中
    在他乡讲述中国历史的故事
    世界经济增速放缓 中国经济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行政管理
    浅谈国际石油定价与中国石油
    石油进口与运输视角下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