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范文 | 演讲致词 | 汇报体会 | 总结报告 | 公文方案 | 领导讲话 | 党建工会 | 论文 | 文档 |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网 >> 论文 >> 今日更新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中国历史文选》教材与教学           
《中国历史文选》教材与教学
选择这样的文章,到底是代表了司马迁的风格呢.还是代表了班固的水平呢?我们讲《汉书》要比《史记》难懂,班固喜欢用古字古词,班固的思想要比司马迁保守得多,但如果就此两篇文章而亩,许多同学反映不是这么回事。《食货志》、《张骞传》的史料价值相当高,选取这样的文章是天经地义的,但我们为什么不选取《史记》的原文,而要将它当作班固的文章呢?代表班固自己水平的和真正反映《汉书》特点的选文有很多,我们为什么不选择其他的文章呢?
  (2)时序性。历史本身就是按照时间的顺序进行的。选择文章,也要基本遵循历史发展纵的线索。绝大部分教材内容上基本上注意到了反映整个历史发展进程,从古代到近代,循序渐进。后来出现的为数不多的按体例编排的历史文选教材,比如有的教材就是按纪传体、编年体、纪事本末体、典志体、别史杂史、地理方志、史论史评、传记笔记、经书、子书、诗文、民族文献、考古文献来编排的,但也不全是按体例进行的。这种编排改变了以往教材的单一品种,给人以新的面貌和启示,丰富了教材的形式,是值得肯定的。但其所造成历史发展时间上和空间上的断续和跳跃,又不大使人接受和理解。再则我们这门课程在历史专业中的设置,它还有一个和其他课程互相配合和科学衔接的问题,特别是和古代史的配合。还有,历史文选课程,特别是文章选读,它系统地反映了我国汉语言文字发生、发展的整个过程,每个时期出现的文献,都是在前代的基础上发展变化而来的。较早出现的文章阅读起来较难,但它必竟是开端和基础,后来的容易,并逐渐接近于现代汉语。那么,教师的讲解也必须把握语言文字发展的规律,比如汉语文字由少到多发展的规律;单音词逐渐向复音词发展的规律:虚词由少到多的发展规律等。引导学生不断提高阅读古代汉语的能力。基于以上原因,历史文选课还是以历史发展顺序安排教材内容为好。
  (3)民族性。我国五千年的文明史,是中华各民族的文明史,也是我国古今各民族人民统一、融合、共同发展的历史。在我国的历史发展长河中,始终是国家的统一,各民族的融合占主导地位,这是谁都否认不了的大趋势,而书写这部历史的正是所有的各民族人民。因此,在我们的教材中要充分反映出民族性的特点。但是值得指出的是,大多数教材对此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内容中反映最多的仍然是汉族“大民族”的历史。当然我们所说的不是在教材中要出现一些用其他民族文字书写的资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上一个论文:

  • 下一个论文:
  • 推荐文章
    美学与哲学意义下的中国传统
    论民族主义与当代中国宪政建
    辛亥革命前前后后与百年来中
    《中国历史.喀喇汗王朝史西辽
    浅析茅盾小说对二三十年代中
    在他乡讲述中国历史的故事
    世界经济增速放缓 中国经济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行政管理
    浅谈国际石油定价与中国石油
    石油进口与运输视角下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