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范文 | 演讲致词 | 汇报体会 | 总结报告 | 公文方案 | 领导讲话 | 党建工会 | 论文 | 文档 |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网 >> 论文 >> 今日更新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中国历史文选》教材与教学           
《中国历史文选》教材与教学
料,那是属于各个民族史研究的领域。我们在这里指出的当然是用汉语书写的有关各个民族的历史资料。以前的教材中有的专门设有“民族文献”栏目,这是可喜的,但可惜的是所占的比重太少了,大多数教材没有选取有关这方面的资料。有的教材虽出现了一篇、两篇,似乎只是个点缀。查一下几乎所有的教材,直接反映其他民族历史的总共只有如下一些篇目:《赵武灵王胡服骑射》、《耶律楚材传》、《魏孝文帝迁都》、《纳忽崖之战》、《吐蕃传》、《黑水靺羯》等。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首先是一个认识问题,我们还没有真正把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概念联系到我们教材的内容上来。其次是受到封建正统思想的影响,我们有一些人至今并没有把中国历史上的各民族,特别是古代已经消亡的各民族如匈奴、靺韬、鲜卑、契丹、高句丽、女真、西夏等看作是我们民族的一员来理解,过去旧史学的习惯和偏见又误导我们不自觉地走入了狭隘的“大汉族主义”中。有的选取的内容中经常出现一些污蔑少数民族,不利于民族团结的文字,要知道这和保存文献记载的真实性是两码事。所以,历史文选教材的民族性必须大力提倡,我们必须注意对除汉族以外的其他各民族的史料的选取,注意有关民族融合、民族交往、共同发展文献的采纳。只有这样,我们的教材才能和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相称。
  (4)可读性。选读中的文章是作为教师教学和供学生自学用的,当然必须重视其可读性,要适应教与学双方面的需要。过去的一些教材已经注意到了这一问题,因此在选材上力求长短适中,语言流畅,好读。在突出重点的同时,不忘该节录就节录,该省略就省略。在注意语言文字优美、简明易读的同时,又不失其重要的史料价值。但有的教材仍在这方面存在着问题。比如,有的将《汉书·百官公卿表序》引入教材。我们不是说《百官公卿表》不重要,它在《汉书》中是一个很有特色的表,而且史料价值亦很高,对研究官制尤为珍贵。但作为一部教材,它就显得太专门化了,太偏颇了。而且内容又很多,洋洋洒洒,占了很大的篇幅,这就有些不适宜了,既不便于教学,也不便于阅读。还有的把正史中的“表”搬入教材中。“表”本身的形式决定了它

需要占据很大的面积,“表”中文字又少,又缺乏有机的联系,理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上一个论文:

  • 下一个论文:
  • 推荐文章
    美学与哲学意义下的中国传统
    论民族主义与当代中国宪政建
    辛亥革命前前后后与百年来中
    《中国历史.喀喇汗王朝史西辽
    浅析茅盾小说对二三十年代中
    在他乡讲述中国历史的故事
    世界经济增速放缓 中国经济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行政管理
    浅谈国际石油定价与中国石油
    石油进口与运输视角下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