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范文 | 演讲致词 | 汇报体会 | 总结报告 | 公文方案 | 领导讲话 | 党建工会 | 论文 | 文档 |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网 >> 论文 >> 今日更新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中国经济转轨与社会变迁:经济学视觉           
中国经济转轨与社会变迁:经济学视觉
政府在经济中的主导地位和国有经济的垄断特征仍然很明显,但整个社会的经济基础和微观结构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随着非国有经济的发展,市场机制也逐渐建立起来。一方面,通过调放结合和价格双轨制,基本上形成了产品市场的自由价格机制。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原来90%以上的政府定价(1978年政府定价,农产品占94.4%,社会零售商品占97%,工业生产资料和服务收费占100%),变成了80%以上市场定价;现在,由政府定价的只剩下油品、化肥等少数产品。另一方面,随着政府放松管制,一些要素市场也开始发育,尽管这些市场中存在着很大的扭曲,但企业在国内外市场上可以买到自己需要的任何产品。
  在中国的市场化改革过程中,内外经济关系的变化是一个重要方面。目前,已经形成了开放经济的良好势头。到2008年,中国的GDP达到300670亿元,对外贸易总额达到25616亿美元,分别居世界第三位和第二位,30年年平均增长率达到了10.7%和16.7%。
  正因为制度基础和运行机制的上述变化,人们获得了有一定保障的财产权利和经济自由,才造成了中国近30年的高速经济发展。整个经济告别了短缺,完成了从供给推动型经济向需求拉动型经济的转化;财富分配发生了很大变化,政府直接支配的社会财富减少,个人支配的财富增加,个人资产已经超过了国有资产。当然,按人均量计算,中国的水平还比较低,2008年人均GDP只有3263美元。但中国已经解决了温饱问题,正在向小康迈进。
  在经济转轨和经济发展取得重大成就的同时,中国社会也在变化。改革开放的30年中,中国把全部力量集中在经济市场化转轨和发展经济方面,一方面,在没有触动原有社会政治利益格局的前提下,保持了社会政治生活的正常运行;另一方面促成了利益多元化,形成了不同的利益群体和社会阶层。个人的生存、社会、活动空间和自由度比过去扩展了。除了经济的自由,人们在私下交往中,拥有了一定的言论自由,不同政见者不会再遭遇杀身之祸或者无法生存。然而,由于社会个人及群体在追求和保护自身利益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形成了突破原有体制而追求个体独立、自由发展的要求。于是,在经济市场化转轨初期,这种有利于团结、集聚社会力量的“双轨制”社会格局,在新的社会改革需求环境下,则成为诱导或者加剧社会分裂、利益冲突的根源。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上一个论文:

  • 下一个论文:
  • 推荐文章
    对有中国特色的企业审计的几
    天坛建筑美与中国哲学宇宙观
    中国水彩画名家
    纵观中国水彩画的趋利与利
    论中国水彩画审美取向的写意
    试析中国共产党对台政策的三
    新中国成立六十年来的对台政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工商行政
    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之路循环
    《陈志武说中国经济》:拨开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