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范文 | 演讲致词 | 汇报体会 | 总结报告 | 公文方案 | 领导讲话 | 党建工会 | 论文 | 文档 |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网 >> 论文 >> 今日更新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民族身份认同的焦虑与汉语文学诉求的悖论           
民族身份认同的焦虑与汉语文学诉求的悖论
论文联盟*编辑。

民族身份认同的焦虑与汉语文学诉求的悖论

内容提要:本文从冷战结束后全球化与民族化的紧张关系中分析由持续的现代化追求所导致的民族身份模糊乃至"丧失",和随之产生的民族身份认同的焦虑,揭示这种焦虑的实质是"梦醒了无路可走";并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体现在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创作中的汉语言文学诉求的悖论现象,指出这种悖论源自汉语文学在西/中结构中的位置,在世界文学格局中的地位,和在全球化与民族化张力中的特殊处境。
  
  民族身份认同的焦虑
  
  近百年来,在中国,在思想文化领域,尽管文化守成思潮时起时伏,民族化与"西化"如影随形,从未断纤,但总的来说,似乎还没有一个历史时期像柏林墙倒塌、东西方冷战终结以后那样,四处弥漫着因明确意识到民族身份在持续的现代化追求中渐趋模糊乃至"丧失"而滋生的如此浓重的焦虑情绪。
  在戊戌变法时期,维新志士焦虑的是能否迅速有效地冲破传统的束缚,在中国实行西方式的民主新政。在"五四"时期,思想启蒙者焦虑的是能否迅速有效地改造国民的思想性格,为西方式的民主社会塑造新人,奠定基础。这以后,不管是20年代末和30年代左翼思潮的兴盛,还是40年代初至"文革"以民族和民间文化为表象的现代化追求,从中折射出来的焦虑实质上都是能否用人类最先进的普适性的共产主义(社会主义)铲除并取代日趋腐朽没落的资本主义。
  80年代也不存在民族身份认同的焦虑,至少就主流文化而言是这样。80年代存在的是不可遏制的"现代性冲动"和无所不在的"现代化叙事",是渴望实现现代化而急欲消融民族身份的持续性焦灼。这种焦灼是炽热高昂的,壮志未酬,豪情万丈,完全掩盖了族别问题。我不是说其时完全没有人注意这个问题,海外新儒家和"第三世界文化"的呼应者就在80年代中、后期发出了他们的声音,而是说提这个问题不合时宜,怎么注意也无济于事,其呼声相对微弱,基本上被呼唤现代化的声浪给盖住了。
  民族身份认同的焦虑出现在也只能出现在柏林墙倒塌、东西方冷战终结以后。这是本世纪发生的最后一次巨型历史事件。这一巨型历史事件所造成的巨大的意识形态空场迅即被经济竞争、文化较量以及民族和宗教冲突所填充,全球化与民族化,或一体化与区域化,相生相抗,并存并进,世界逐渐呈现出一体而多极的轮廓。全球化势必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上一个论文:

  • 下一个论文:
  • 推荐文章
    笛子在民族音乐中的发展与传
    民族主义话语的媒介建构策略
    新媒介环境下对民族主义的舆
    龙永图:经济民族主义是一种短
    欧盟一体化进程中的欧盟法与
    论民族主义与当代中国宪政建
    论中国油画民族性的建构
    十六国时期少数民族政权的司
    民族主义与民族国家建构
    欧洲一体化.民族主义.民族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