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范文 | 演讲致词 | 汇报体会 | 总结报告 | 公文方案 | 领导讲话 | 党建工会 | 论文 | 文档 |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网 >> 论文 >> 今日更新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论中国社会现代化的历史特点           
论中国社会现代化的历史特点
族工业来说无异是雪上加霜。又次是保守性。这是自强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洋务派试图在不触及中国封建社会基本制度的前提下进行改革,希望由此走上富国强兵之路。这真是异想天开:现代化本质上是一种全新的制度和文化,先进的机器和技术只是它的表象。确立这种制度和文化,前提就是要扫荡封建的制度和文化。
  甲午战争的惨败以及随之而来的签约、割地、赔款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瓜分势力范围的狂潮,终于把中国人惊醒了。在亡国亡种的危机中,一些中国人开始认识到,仅仅学习西方的技术文化不足以图存自强,只有进行政治改革,才是中国自救之道。所以在短短十年内,清政府就进了行两次政治改革,即1898年的“戊戌变法”和1905年的“立宪运动”,试图挽救摇摇欲坠的封建统治,结果还是事与愿违。清王朝内部衰败的加剧,中国在西方资本主义侵略下的进一步边缘化,直接引发了辛亥革命,导致了封建帝制的终结。
  辛亥革命后,北洋军阀获得了对中国的合法统治权。虽然北洋政府也颁布了诸如《奖励工艺品章程》、《商会法》等一系列法律制度以保障工商业的发展,但由于国家没有实现真正的统一,军阀混战,社会动荡,民不聊生,现代化自然也举步维艰。另外,当时的情况是现代化与半殖民地化同步并行,后者速度又明显快于前者,中国产业资本因而承受着巨大的经济和政治压力,时刻面临着停滞和破产的危机。更具体而言,中国缺乏现代化必备的一些社会条件,如稳定的社会环境、公平竞争的市场机制、比较完善的基础设施、对本国资本的扶植和保护政策等等,而政权更替又太频繁,根本无法对社会资源进行有效动员和合理配置。还有,落后的农业和普遍存在的小工业、家庭手工业,也限制了现代商品经济的发展空间。中国人花了几十年时间、付出了巨大代价后才发现,得到的实在太少了,国弱民穷的面貌依然故我。
  1924年,孙中山先生采纳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人的建议,对国民党进行改组,提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推行三民主义。在共产党帮助下,国民党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了中国大陆,建立了南京政府,中国社会现代化似乎又出现了一道曙光。
  实事求是地说,国民政府也曾为中国社会现代化作出过相当大的努力。但国民政府的性质“依然是城市买办阶级和乡村豪绅阶级的统治,对外投降帝国主义,对内以新军阀代替旧军阀,对工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 上一个论文:

  • 下一个论文:
  • 推荐文章
    中国会计审计准则体系建立
    中国政治学跨学科的演进与融
    新形势下的中国政治体制改革
    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对社会保障
    温岭民主恳谈对中国政治学的
    福山对中国政治史的思考
    民主政治建设与中国社会发展
    浅议新经济时代的中国产业结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杂志简
    浅谈具有中国文化的流行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