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范文 | 演讲致词 | 汇报体会 | 总结报告 | 公文方案 | 领导讲话 | 党建工会 | 论文 | 文档 |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网 >> 论文 >> 今日更新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试析俄国中国学学院化的原因及条件           
试析俄国中国学学院化的原因及条件
ddot;弗拉德金先后在外交院进行了满汉语教学。1813年,伊古姆诺夫在伊尔库茨克开办了俄蒙学校。1831年在恰克图成立了俄蒙学校。1831年比丘林在恰克图开办了华文馆,之后克雷姆斯基在这里任教,至1861年闭馆。尽管这些满汉蒙语班没有得到充分发展,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它们为俄国中国学进入大学课堂在教学方法、教材编写等方面做了铺垫,为俄国大学的中同学教育积累了经验。
  第五,巾文书籍收藏在图书资料上为大学中同学的建立创造了条件。中文书籍收藏是中国学研究的基础和前提。中文书籍是中国学家科研与教学的必备材料,也是学生学习中国文化的辅助资料。因此,中文书籍收藏对俄国大学的中国学非常重要,可以说是在图书资料上为中国学的学院化奠定了文献基础。到19世纪上半叶,俄国的中文书籍收藏有了新的发展,收藏机构由18世纪单一的科学院图书馆发展为多个单位共同集藏的局面。收藏行为逐渐从以零星的个人捐赠演变为由政府出资进行有计划的收购。在这一过程中,亚洲博物馆、喀山大学、俄罗斯馆中外书房等单位,郎喀、叶拉契奇、格里鲍夫斯基、比丘林、卡缅斯基、奥·科瓦列夫斯基和王西里等个人发挥了重要作用。“仅比丘林一人带回俄国的图书典籍,就超过了前8届传教团所得的总和。”
  综上所述,进入19世纪以后,随着俄国科学和教育的发展,出于对华政治、经济和扩张的需要,沙俄政府迫切需要从中国得到更多的情报和加深对中国的“研究”,作为制定侵华政策的依据。与此同时,也需要培养更多的中国学“人才”,作为推动所谓“俄罗斯事业”的力量。而长期以来作为俄国中国学人才培养基地的俄国东正教驻北京传教士团以及俄国本土时断时续的中国学教育已经不能满足俄国对华政策的需要。为此,沙俄政府特别重视中国学的发展,这也正是俄国中国学学院化以及俄国大学中国学短时期内得以迅速发展的关键所在。                       

推荐文章
浅析俄语谚语和俗语的对比研
浅析俄语谚语及其汉译问题
浅析俄语教学中加强对谚语的
试析新医改对医院会计制度的
试析中国共产党对台政策的三
试析五四前后巴蜀文化变迁的
试析职高畜牧兽医专业课教学
试析会计电算化与会计集中核
试析火力电厂输煤系统除尘设
以湖北省武汉市为例试析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