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范文 | 演讲致词 | 汇报体会 | 总结报告 | 公文方案 | 领导讲话 | 党建工会 | 论文 | 文档 |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网 >> 论文 >> 今日更新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田晓菲谈“学术研究”和“文学评论”           
田晓菲谈“学术研究”和“文学评论”
列笼统的形容词描述作品,诸如“境界深阔、气象壮美、瑰丽奇崛、情景交融”之类。这样的评论不会加深我们对一首诗的理解,不会改变我们对一篇作品的认识。除了可以帮助学者个人不费吹灰之力写出一篇论文用以评职称、报项目之外,我们实在不再需要这样的评论了。这不是说我们不用再谈文学的美了,但是文学的美是知性的美。这种美藏在文本的细节当中,发现它和解说它,不是靠什么所谓的“天生对文学的敏感”,而需要经过严格的文本细读训练,需要学识、思想、理性。

  所谓“文学研究”常常带来更大的问题,因为它披着“客观”的面纱,以“考证”的高姿态出现。但是所谓“客观”,其实就是既没有经过思想也没有思想,只是停留在事物浮表,重复万人皆知的话,编造一个太容易编造的故事,炮制一篇太容易炮制的文章。之所以“容易”,是因为已经先有了结论,再去考证。换句话说,脑子里已经“不假思索”地装满了很多“传统智慧”,然后再去读文本,满眼看到的只是对重复了上千年的陈词滥调的印证,再看不到任何其他东西,尤其是对这些陈词滥调不利的证据更是视而不见。这样的考证无异于杀死古典文学的凶手,不考也罢。

  这样说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因为无论国家投入多少资金搞“国学建设”,还是没有办法扭转一种情形:很多年轻人,如果对中国古典文学还感兴趣的话,只不过是出于一种家人似的感情,因为“这是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了解一点古典文学是为了增进对本国传统的“文史知识”,而不是因为觉得这是震撼人心的文学作品——他们只会在中国的当代文学和外国文学里寻找给自己的心灵带来共鸣的文学作品。古典文学里有那么多深刻、优美的诗文,要是除了“首尾圆融”、“任真自然”之外就无话可说,真是一种极大的悲哀。

  我认为要想走出这种困境,必须认识到 “学术研究”和“文学评论”不是分离的。文学研究这个学科具有自己的特性。它和历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 上一个论文:

  • 下一个论文:
  • 推荐文章
    没有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