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范文 | 演讲致词 | 汇报体会 | 总结报告 | 公文方案 | 领导讲话 | 党建工会 | 论文 | 文档 |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网 >> 论文 >> 今日更新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佛经翻译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佛经翻译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佛经翻译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印度佛教通过佛僧译经使佛学文化持续深入中国,影响了中国社会的宗教、哲学、政治、艺术和人民的日常生活,因此佛教在中国文化史上扮演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多功能的角色。佛经翻译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是全方位的。我国的翻译事业最初是从佛经翻译开始的,由于各种翻译策略大不相同,它们从不同的层面对中国的文化产生了各不相同的影响。本文从汉语言文化、汉文学、哲学和美学等几个文化要素方面详略分明地探讨佛经翻译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一、佛经翻译
  据史料记载,最早传入中国的这部佛经名叫《浮屠经》。“浮屠”,是梵文Buddha的音译,后世也译作“佛陀”,所谓《浮屠经论文联盟www.LWlM.cOm》,实际就是《佛经》。
  我国古代的翻译史即佛经翻译史。东汉明帝年间,朝廷派遣使者从西域请来了摄摩腾和竺法兰两位僧人,他们带来了佛像及佛经。为了便于传教,摄摩腾和竺法兰开始将梵文经书翻译成汉文。自此以后,更多的佛经传入中国,经过200多位译师近十个世纪的辛勤努力,由梵文翻译过来的汉文三藏达到了1690余部、6420余卷。
  从西汉末年到北宋的佛经翻译,按其发展态势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公元前148年—公元316年,佛教于两汉之际传入中国,并开始了绵延不绝的译经事业。西汉末年到西晋为译经的草创时期,汉代译经以《浮屠经》为开端。东汉时期,来自西域的译经僧以安息的安世高王子和西域大月氏的支娄迦谶最为著名。佛经翻译的第二阶段(公元317—617年)从东晋至隋代,为佛经翻译的官方翻译时期。这一时期,佛经得到统治者信奉,因此由私人翻译佛经转为官方翻译。在翻译方面影响最大的是释道安和鸠摩罗什。释道安主张直译,并提出了《五失本》和《三不易》的翻译理论。[10]西域人鸠摩罗什在长安集中800名高僧翻译佛经。鸠摩罗什主张意译,建立了佛教专用名词,使译文更加忠实原作。公元618—906年是佛经翻译的第三阶段,唐代是佛经翻译的全盛时期,梵文佛经得到全面系统的翻译。我国佛经翻译史上的四大译家中玄奘和不空都出在唐代。玄奘去印度求经,17年后带回佛经657部,译出75部。玄奘采取音、意合一的新译法,独创了著名的《五不翻》原则,提出了“既须求真,又

[1] [2] [3] [4] [5] [6] 下一页

  • 上一个论文:

  • 下一个论文:
  • 推荐文章
    从翻译美学角度看中国古代文
    中西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
    中国影视翻译研究十四年发展
    功能翻译理论指导下的景点介
    计算机辅助翻译对现代翻译教
    英语绕口令(附中文翻译)
    佛经翻译理论与中古文学、美
    谈日语拟声拟态词的翻译方法
    日语连体修饰节的翻译方法
    从日语口译视角看文化差异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