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范文 | 演讲致词 | 汇报体会 | 总结报告 | 公文方案 | 领导讲话 | 党建工会 | 论文 | 文档 |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网 >> 论文 >> 今日更新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狂人日记》如何被催生           
《狂人日记》如何被催生
小说”,还要请林纾“把周先生十年前抱复古主义时代所译的《域外小说集》看看”。且不说周氏兄弟是否真的参与了这次策划,但是,很显然他们不仅默认了钱玄同的想法与做法,同时也做好了把自己推向风口浪尖的准备。如果说“铁屋子理论”激发鲁迅终于“开了口”,那么,对鲁迅来说,1818年春天,《新青年》对新小说的提倡、对林纾小说的关注以及试图超越都是鲁迅写小说的现实情境。在这些活动中,不难发现章门弟子对旧事的追忆,对章太炎学术思想与文化精神承接及新的探索,对林纾小说范式与影响真正挑战与超越的渴望,以及真正摆脱因袭思想、在模仿中创新的欲动态势。
  
  鲁迅写小说势在必行
  
   方向与选择已经摆在那里,鲁迅写小说似乎势在必行。在小说观念上,林纾小说的“闲书”品质以及“老路子”的写作方式没有“与时俱进”,新小说应该与新文化的提倡、“为人生”相呼应,要“利用他的力量,来改良社会”,这应该成为一种新的自觉的小说功能观念。从“写什么”的角度看,平民意识的兴起、生命的人道关怀以及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已经涌动着汹汹的思潮,“呐喊”成为了一种必然选择。1918年,周作人《人的文学》、《平民文学》问世,也是这股思潮在文学改革上的思想体现与实践推进。这一切,都在不时给予鲁迅小说创作的发生以动力与启示。鲁迅终于明白:第一要说话,第二要说新思想的话,第三,要用小说的方式说话。所以,他承认,“大约所仰仗的全在先前看过的百来篇外国作品和一点医学上的知识”,这是事实,也是鲁迅明确的立场与思路。故不讳《狂人日记》甚至与果戈理的小说同名。及至30年代,他在《〈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序》依然批评本国创作对于欧洲大陆文学接受的“怠慢”。他甚至坦言:“在《新青年》上,此外也没有养成什么小说的作家。”在他看来,即便出现了较多小说家的《新潮》杂志,虽然“有一种共同前进的趋向”,但“技术是幼稚的,往往留着旧小说上的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 上一个论文:

  • 下一个论文:
  • 推荐文章
    走出叙事的迷宫——《狂人日
    《狂人日记》蕴旨再探
    浅谈《狂人日记》中鲁迅对国
    果戈理、鲁迅《狂人日记》的
    新狂人日记
    周作人日本文化研究方法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