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范文 | 演讲致词 | 汇报体会 | 总结报告 | 公文方案 | 领导讲话 | 党建工会 | 论文 | 文档 |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网 >> 论文 >> 今日更新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当代城市文学批判(上)           
当代城市文学批判(上)
传统革命文学理论,贴上极左政治的标签,而忽视其中蕴藏的民粹主义思想倾向。所谓的民粹主义,原指代表小生产者利益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潮,19世纪60、70年代产生于俄国。当时一些怀有道德理想主义的知识分子,以人民精英自居,提出到民间去发动农民,推翻沙皇制度,因而有“民粹派”之称。由于在反抗资本主义现代性上,中国传统的宗法文化与民粹主义思想有着天然的亲和力,因而现代革命文学深受俄国民粹主义的影响。这种影响具体表现在:一是极力赞美乡村和推崇农民,试图通过村社乡土性对抗资本主义现代性,实现社会主义。二是崇尚简朴而平等的清贫生活,憎恶尘世浮华和世俗享用,蔑视城市的物质和精神生活,重视分配而轻视生产。三是具有强烈的怨恨情绪,而这种破坏性的怨恨来自神圣的人民崇拜及其赎罪愿望,用弗兰克的话说,“它把自己的社会理想作为偶像来崇拜,并赋予了它以统治一切的神圣尊严与权力”。③
  新中国的主流文学话语深受民粹主义思想影响,当代文学史在文学分类上基本上不是按照社会生活的空间,而是根据社会生产的行业来进行文学类别的,因而有农村题材、工业题材和军事题材文学等,却没有城市题材文学。来源:Www.Ybask.Com 。
当代文学史的“经典”,除了阐释新中国历史起源的《红旗谱》、《青春之歌》和《红岩》等历史题材创作之外,主要是表现农村生活的作品,如《山乡巨变》、《创业史》及《三里湾》等。即使是表现城市社会,也常常把它作为具有腐蚀性威胁的社会空间。在《青年一代》和《千万不要忘记》这两部影响广泛的60年代电影中,城市似乎成为人性堕落的渊薮,与此相对的乡村和边疆,则是幸福人生和健康生命的福地;至于城市爱情与日常物质生活的追求,更是危险的阶级斗争新动向。直到新时期,当代文学才纠正了对城市社会的偏见,重新接续现代文学与城市生活的关系。

近20年是中国城市社会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而且主流文学话语也失去了一统江山的权威性,这为城市文学繁荣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文化契机,但是文学城市现实却出乎人们预料,并没有为人们提供应有的思想启示和精神养料。其中问题的症结何在?从文学的外部关系讲,城市文学边缘化,显然来自市场经济的挤压与电子媒体的迅速崛起。至少就目前的文化态势来讲,红尘滚滚笼罩下的城市社会,使人们无法进入宁静的阅读情境,网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 上一个论文:

  • 下一个论文:
  • 推荐文章
    浅析后现代主义对中国当代文
    中国当代文学教学现状与改革
    美国当代儿童文学作家辛西娅
    当代城市文学批判(下)
    马克思社会进步观在当代中国
    当代中国民族主义新特征
    道德失范及当代中国的伦理建
    当代中国学生会发展建设模式
    当代中国写实画派现状剖析
    透过当代美国华裔女性文学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