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范文 | 演讲致词 | 汇报体会 | 总结报告 | 公文方案 | 领导讲话 | 党建工会 | 论文 | 文档 |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网 >> 论文 >> 今日更新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当代城市文学批判(上)           
当代城市文学批判(上)
贴近文学城市,我们似乎至今还没有清醒意识到文学城市想象的重要性。如果我们有勇气承认,城市化是一个民族现代化不可或缺的文明标志,城市社会与我们的未来息息相关——不管文明的未来是兴旺还是毁灭,那么城市文学的创作和批评,就值得我们高度重视和深入思索。虽然我们不敢说当代文学的命运将取决于城市文学的发展,但是可以说,当代文学的重心注定要从乡村转向城市,因为文学的创作与批评、文学的传播与阅读,以及国民的文学教育,都越来越依赖于发展着的城市社会。
  
  二、当代城市文学的现状辨析
  近20年我国的城市人口翻了一番,这意味着人们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以及价值观念都在发生深刻的变化,这些变化远远超出我们所有人的想象。同时,因为城市扩张规模和变化速度导致的层出不穷的社会问题,也超乎我们既有的生活经验和理性限度。因此,当代文学难以全面与深入地表现城市社会的丰富内涵和复杂形态,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不过,如果我们悉心梳理近20年的城市文学,不难发现,虽然它们还来不及参透城市社会的巨变,没有创作出足以影响社会的鸿篇巨制,但也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平庸。整理:WWW.YbAsk.COM 。
凭心而论,无论是思想深度还是表现形式,它们都全面超过以往文学史的城市想象。为了进一步思考当代文学与城市社会的关系,我想就自己有限的阅读视野,对90年代以来的城市小说进行梳理和辨析。需要说明的,本文主要是通过阐释现代都市知识分子形象,来辨析城市文学的地形图。这不仅是因为篇幅限定的缘故,更主要的原因还在于,知识分子作为城市社会的代表性群体,对于变化着的城市现实,拥有较为敏感的外在印象、丰富的内在感受和较为深刻的理性思索。
  首先是沉浮在金钱与权力漩涡中的知识分子。上个世纪80年代尚是个充满乐观主义的新启蒙时代,城市作为一个文明的象征,寄托着国人梦寐以求的现代化愿景。当时人们并没有意识到,强调理性和技术力量的启蒙思想,实质上是把城市作为控制自然以获取财产的手段。④进入90年代后,城市在闪烁诱人的繁华之光的同时,显现人们不曾意料的诡异特性,它将多少年来传统文化刻意压抑的人的贪欲本性,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1993年何顿连续发表《生活无罪》、《我不想事》和《弟弟你好》等小说,引起广泛关注。这些作品以写实的方式,真实呈现出市场经济原始积累时期的粗鄙现实。小说的主人公原本都是中小学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 上一个论文:

  • 下一个论文:
  • 推荐文章
    浅析后现代主义对中国当代文
    中国当代文学教学现状与改革
    美国当代儿童文学作家辛西娅
    当代城市文学批判(下)
    马克思社会进步观在当代中国
    当代中国民族主义新特征
    道德失范及当代中国的伦理建
    当代中国学生会发展建设模式
    当代中国写实画派现状剖析
    透过当代美国华裔女性文学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