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范文 | 演讲致词 | 汇报体会 | 总结报告 | 公文方案 | 领导讲话 | 党建工会 | 论文 | 文档 |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网 >> 论文 >> 今日更新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汉语网络语言研究的回顾、问题与展望           
汉语网络语言研究的回顾、问题与展望
度和深度都大大超过了前一时期。
  3.2006年至2010年:兴起了对网络语言的意义及社会认知心理研究
  从2006年开始,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每年都發布前一年的《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上、下编),其中专门有章节介绍前一年流行的网络新词。这表明我国政府越来越重视对新词语(当然包括网络新词)的规范和引导。这一时期,有关汉语网络语言研究的论文数量出现井喷式增长(达到1301篇),可是發表在核心期刊上的论文只有133篇,仅占10.22%。其中,许多论文在继续讨论网络语言的性质(施春宏、文体特征、词汇(构词)特点(惠天罡,张云辉)、修辞作用(左海霞,连晓霞)、模因论视角下的网络语言研究(傅福英,李俊芳)以及网络语言的规范(李铁范,邹立志,杨万能等问题,但是观点大同小异,重复较多,系统的理论研究少,创新成果少,未能超越前一阶段学者们的研究水平。
  但这一时期的研究亮点在于:(1)少数论文拓展了网络语言的研究范围,开始讨论网络语言的特点与网民的社会心理特征之间的关系,认为“杂糅着汉字、英文字母、数字、图形符号、拼音的网络语言……折射出网络时代的社会心理诉求”,并把这种心理诉求具体分为“社会角色变换的心理应激”、“‘人格面具’的摘除与重铸”和“尊重需求的升华与堕落”三种类型进行具体讨论(参见梁彩花,张会娟,刘亚丽,等);(2)从前两个时期比较宽泛地讨论网络词汇的构词方式,發展到对某个或某类网络词语的形成机制进行深入的理论探讨,出现了网络词语意义建构机制的论文,如,白解红、陈敏哲运用认知语言理论,以“x客”为例,详细分析和讨论了该类汉语网络词语的在线意义建构机制;刘冬青、施建平从字形结构、表达的陌生化效果及视觉冲击力和传播者与受众等三个方面,详细解释了“烎”、“囧”、“槑”、“氼”、“砳”、“晏”、“嘂”、“玊”等生僻词在网络上大行其道的原因;王彦彦主要从认知隐喻角度来分析&ldquo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 上一个论文:

  • 下一个论文:
  • 推荐文章
    计算机网络防御策略描述语言
    浅析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与网络
    体育产业与网络文化产业联动
    关于网络文化对大学生心理健
    对构建武警院校校园网络文化
    国务院:推进先进网络文化建
    建设高校网络文化技术平台的
    早期现代汉语词汇研究的意义
    关于广告学专业现代汉语课程
    浅议现代汉语称呼语的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