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范文 | 演讲致词 | 汇报体会 | 总结报告 | 公文方案 | 领导讲话 | 党建工会 | 论文 | 文档 |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网 >> 论文 >> 今日更新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鲁迅作品在中学语文课本中的变迁           
鲁迅作品在中学语文课本中的变迁
想登峰造极,各地自编课本均以阶级斗争为纲,语文课本的选录标准是“以毛主席著作作为基本教材,选读文化大革命的好文章和革命作品”,还列出了“教材编写原则”和“选材范围”,着重强调要“坚持政治标准第一,艺术标准第二”。基本上是对鲁迅作品进行单一的政治性解读,鲁迅成了毛泽东思想的坚实捍卫者和最有力的实践者,成为了“横眉冷对”的无产阶级专政的杀人利器。“批孔”时,《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被选人教材;评《水浒》批宋江时,《流氓的变迁》被选人教材;《答托洛茨基派的信》用来证明“毛主席革命路线”的正确;《三月的租界》用来批判知识分子要进行严格的思想改造要向工农学习;《孔乙己》是说明“十七年资产阶级教育路线的活教材”;《风波》是“反复辟、反倒退”;《故乡》和《祝福》因揭露旧中国的

黑暗而证明“文化大革命”就是好;《“友邦惊诧”论》是声讨美帝国主义的檄文。
  神化的同时也意味着妖魔化。鲁迅选文被从具体语境中抽离出来,符号与意义之间的自然联系被割裂,被篡改,被过度阐释,对鲁迅任意曲解与夸张利用,将其高悬于神坛之上。鲁迅教学更是上纲上线,鲁迅被狭隘地刻意拔高,鲁迅作品中的个别细节更是被无限生发,成为被神化的政治教育工具荼毒生灵。可谓是明修历史栈道,暗度现实陈仓。
  改革开放:“人间鲁迅”形象的还原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思想不断获得解放,文学研究界“拨乱反正”,重新评价定位有价值的作家作品,20世纪80年代王富仁、钱理群等专家,突破几十年以来的鲁迅“功利律”,著书立说正本清源,在还原鲁迅原真性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实现了从他律向自律的、从程式框框向艺术的回归。
  这一时期中学语文课本中鲁迅作品的收录主要是对“文革”和建国初大部分选文的调整,即“课文要选取文质兼美的文章,必须思想内容好,语言文字好,适合教学。”
  但中学语文教育界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 上一个论文:

  • 下一个论文:
  • 推荐文章
    鲁迅作品中的陌生化语言艺术
    浅谈初中阶段鲁迅作品教学
    中学鲁迅作品教学现状与分析
    中学鲁迅作品教学刍议
    浅析鲁迅作品中言语反义词的
    析电影对文学作品的传播与转
    鲁迅对现代文学发展贡献的再
    浅析王国维\鲁迅《红楼梦》评
    从马列维奇作品看极少主义艺
    油画作品的艺术价值与市场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