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范文 | 演讲致词 | 汇报体会 | 总结报告 | 公文方案 | 领导讲话 | 党建工会 | 论文 | 文档 |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网 >> 论文 >> 今日更新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协商民主在人民政协的实践研究           
协商民主在人民政协的实践研究
、平等性和包容性
  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具有极大的平等性和包容性,体现的是参加政协的各党派团体、各界别人士广泛的政治参与。政协协商民主以实现群众公共利益的最大化为目标,以社会多元主体共存为前提,坚持求同存异、体现包容、尊重多数、保护少数的原则,通过地位平等的政治协商主体的参与,在理性的对话中积极沟通、整合诉求,在充分民主、平等真诚的氛围中协商讨论、形成共识,为政府的科学决策提供服务和参考,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各方利益的均衡、整体的发展和多方的共赢。同时,人民政协的协商民主能够包容统一战线成员在信仰、观念和利益等方面的差异,既反映出多数人的普遍愿望,又吸纳少数人的合理主张,既能听取落实支持肯定的意见,又能吸收采纳不同的建议,有利于促进不同诉求和意见在协商过程中交流、碰撞、协商,寻求交汇点,找到共同点,从而形成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

  三、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1、程序化有待于进一步的完善
  从实践来看,对一些重大议题从制定计划到具体办理落实,在程序上都比较到位,但是,在其他一些小型的协商工作方面就存在随意性较大的问题,比如一些问题想到了就协商,想不到就不协商。在具体的工作中,究竟哪些属于“大政方针、重要问题”,哪些属于“部门事物、其他问题”,以及协商议题该有谁来确定、怎样来确定等问题还很不够明确。
  2、反馈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
  协商民主的最大特点就是要倾听各种不同的意见、观点和不同的利益诉求,在协商的基础上进行决策。这就要求在协商后对协商纪要和协商建议案等,有一个及时的落实反馈机制,从而使政协组织和政协委员的合理意见建议进入党委、政府决策程序并加以落实。从实践来看,对政协建议案已经有了比较规范、健全的落实反馈机制,而对其他一些协商议事后形成的书面意见建议的反馈上不够及时,有时还有不了了之或以领导批示代替反馈的现象,致使协商意见和建议有时得不到采纳。在对协商意见建议确实不能采纳时也未能及时做出解释或说明理由。
  3、参与主体的范围有待进一步拓展
  随着我国社会结构发生深刻变化,新生的社会阶层大量产生,新的社会组织不断涌现,他们之间存在的利益分歧越多,就会造成越多的社会不稳定因素。在当前中国政治协商会议的界别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 上一个论文:

  • 下一个论文:
  • 推荐文章
    解放战争时期的沈钧儒与人民
    关于人民助学金的民主评定
    新民主主义时期人民民主法制
    人民政协民主监督的法律机制
    关于东欧人民民主国家的成就
    社会资本、公共精神与民主政
    社会主义民主优于资本主义民
    提高基层党员民主意识 加强党
    民主与美国民主的再读
    行政民主与中国民主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