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应对国际企业经营困难、失业人口增加等现象,特别是对实体经济产生重大不利影响。为应对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我国政府及时调整宏观经济政策的搭配,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并且在宏观调控中坚持继续扩大内需的方针,充分发挥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一、扩大消费需求的必要性 1.出口需求难以长期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动力 改革开放以来,外需持续扩大带来的出口快速增长,一直是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2007年,出口占我国gdp的比重已达37.5%。由于对外依存度较高,使得我国经济增长过分依赖全球贸易环境。目前由于此次金融危机已经使美欧经济放缓,甚至出现衰退迹象,直接影响我国的出口需求下滑,所以不管现在还是将来,外部需求是难以长期为我国提供可观的经济增长动力的,所以出口导向型的经济增长方式是不可持续的。因此解决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主要靠扩大内需,内需永远是经济增长的基本动力。 2.资源约束和环境的承受力对投资需求的制约 依靠出口和投资拉动的经济增长方式会导致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长期以来,我国一直是以低水平的投资拉动经济增长,而且大部分投资的技术含量不高,基本上都是对生态和环境影响较大的初级产品和污染较重的中间产品和制成品,从而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所以固定资产投资需求主要应改善投资结构。当前我国经济增长gdp虽然高,但增长效率比较低,能源、资源消耗都比较大。同时随着国内市场化改革措施的推进,我国经济受国际能源价格影响将会越来越突出,所以不论是为了防范国际能源价格风险,还是从资源约束和环境的承载压力上来说,投资需求大幅度提高是不可能的也是无法实现的。localHosT 3.巨大的消费需求是企业集团,提高技术水平,一方面使刚出现的消费热点尽快转向成长期,一方面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通过消费热点的形成和发展,使需求结构、消费结构的变化,成为调整产业结构的强大动力,突破消费需求升级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的“瓶颈”,使消费热点升华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第三,要加强对市场的调查研究,要了解市场的供求情况,了解消费心理和消费倾向,掌握消费需求的变化趋势。企业必须面向市场,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发展新技术、开发新产品,特别是科技含量高、文化含量高的新产品,以适应市场日新月异的消费需求的变化。 第四,要充分发挥各种经济杠杆的作用。为了培育消费热点,为了扩大有效需求,政府需要运用各种经济杠杆,加以扶持。例如,要充分发挥金融信贷在培育消费热点、发展支柱产业的作用。包括采取消费信贷、分期付款、抵押贷款等方式,增加有效需求。以增加现实购买力,从而解决潜在消费需求与有效消费需求之间的矛盾。与此同时,要运用价格杠杆,对有些热点消费品的价格,加以调控,使其逐步降低(如当前商品房的价格、小汽车的价格以及某些耐用消费品的价格),以利于扩大消费需求,形成消费热点,并使热点持续稳定,以利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此外,要充分发挥财政对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要集中财力,用于最需要的地方,起到刺激有效需求的作用。特别要增加基础设施与环保产业的投资,增加以信息技术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的投资,增加文化教育的投资,这些都是扩大内需、发展经济、文化的基础工程。也是培育消费热点、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促进经济增长点的重要条件。 四、对消费需求进行正确引导 应该看到,市场具有自发性,人们的消费行为也具有自发性,必须进行正确引导。 第一,要引导购买力的流向。就以居民而言,居民收入有一部分用于储蓄,一部分用于消费,一部分人还有将收入用于投资。要引导居民购买力尽量用于消费。用于投资的购买力,也要使其尽量进入最终需求领域,多开发那些科技含量高、文化含量高而又适销对路的消费品和劳动产品,吸引购买力,开拓市场。要避免中间需求和股票、证券投资的过分扩张,避免过多地分流购买力,影响消费的扩大。 第二,要引导居民提高消费倾向、减弱储蓄倾向。近年来尽管储蓄利率一再降低,但储蓄倾向仍很强烈。因为很多人有后顾之忧,牵涉今后养老、医疗保健、子女上学甚至生活保障等一系列问题。这就要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特别是养老保险、失业保险以及最低生活费等问题,免除消费者的后顾之忧。 第三,要针对城乡不同情况、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对消费需求进行具体引导。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经济、文化差别较大,风俗习惯各异,要分别各种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加以引导,培育消费热点,引导消费需求,才能使消费热点健康发展,促进市场繁荣。 第四,引导消费需求,最重要的问题在于优化消费结构,提高消费质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总之,我们要通过消费需求的导向作用,通过扩大并实现消费需求,促进消费热点的形成和发展,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从而形成消费需求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良性循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