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范文 | 演讲致词 | 汇报体会 | 总结报告 | 公文方案 | 领导讲话 | 党建工会 | 论文 | 文档 | 书信 |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网 >> 论文 >> 法律论文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论我国行政复议调解制度           
论我国行政复议调解制度
【摘要】2007年8月1日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实施条例》在立法上首次确立了我国行政复议的调解制度,这一制度的建立不仅符合现代行政法学关于合意行政理论的价值趋向,而且对于缓和申请人与行政机关的对立情绪,节约行政成本和申请人的救济成本,促进行政争议的柔性解决,实现息诉止争、和谐社会的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行政复议调解的概念和价值出发,就我国现行复议调解制度的立法现状和需进一步完善的问题作一探析。
【关键词】行政复议调解;立法现状;完善构想
【正文】
调解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为“劝说双方消除纠纷。”在我国,它既是一种被广泛运用的纠纷解决方式,也是一种承载着社会价值观的制度文化,体现了传统儒家文化追求自然秩序和谐的理想。然而,具有深厚社会基础的调解制度却并没有在孕育其生长的土壤中发挥着应有的纠纷解决功能。长期以来,它只在私人领域中得到了国家的认可,如民事纠纷着重调解的原则,而在公共领域内尽管事实上存在着通过调解解决相关纠纷的诸多实例,但国家立法却一直排斥着该方式的运用。如1989年制定的《行政诉讼法》明文规定,行政案件审理不适用调解原则,其后,1990年制定的《行政复议条例》又对该原则做了进一步的肯定。在立法上,行政纠纷不允许通过调解解决的坚冰一直到2007年8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实施条例》)的实施方被打破,《实施条例》第50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行政复议机关可以按照自愿、合法的原则进行调解:(一)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行使法律、法规规定的自由裁量权做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而不服申请行政复议的;(二)当事人之间的行政赔偿或者行政补偿纠纷。lOCaLHOSt《实施条例》的这一规定为行政复议调解作为多元纠纷解决机制中的一种有效手段提供了更为切实的制度性条件,它对于缓和申请人与行政机关的对立情绪,节约行政机关的行政成本和申请人的救济成本,促进行政争议的柔性解决,达到息诉止争、和谐社会的良好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从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层面上看,《实施条例》关于调解制度的规定也并非完美无缺,亦存在可以进一步改善与提升的空间。
一、行政复议调解制度概述
(一)行政复议调解的涵义
行政复议调解是指在行政复议过程中,复议案件当事人在行政复议机关办案人员的主持和协调下,依法就有关行政争议进行协商,从而达成合意、解决行政争议所进行的活动。行政复议调解有以下特征:
1、行政复议调解发生在行政复议案件审查过程中。由于行政复议调解是复议机关审理权的拓展而不是行政机关行政管理权的延伸,因此,只有在审查过程中复议当事人的协商行为完全处于复议机关的主持和监管之下,才能确保复议机关对行政争议裁判权的正确行使,防止发生双方恶意串通或行政机关单方施压等违法行为。
2、行政复议调解的主体除了复议机关外只能是复议当事人。行政复议可能因这样或那样的法律上的利害关系,而有多方参与人,然而作为协商调解的主体只能是申请人、被申请人与第三人,其他相关人员与申请人、被申请人或第三人之间的关系不能称为复议调解的关系。当然,如果调解牵涉到他人利益,复议机关应基于信赖保护原则防止复议当事人恣意侵害他方合法权益。
3、行政复议调解应针对行政争议标的进行。当事人双方争议的标的是具体行政行为,调解必须也只能针对这一行为进行,如果被申请人以许诺事后利益的方式暗示申请人达成合意,那么就不是就具体行政行为本身达成的调解,这非但没有从根本上化解行政争议,而且有可能引起新的纠纷。
4、行政复议调解目的是使双方当事人达成合意。在这一点上行政调解与民事调解并无本质区别,都必须有当事人的真实意思表示,出于自愿达成协议。同时这一协议是否合法有效,还需由复议机关依法进行严格审查。
(二)行政复议调解制度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行政复议调解制度的建立不仅符合现代行政法学关于合意行政理论的价值趋向,而且对于缓和申请人与行政机关的对立情绪,节约行政成本和申请人的救济成本,促进行政争议的柔性解决,实现息诉止争、和谐社会的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首先,行政复议调解制度符合现代行政法学关于合意行政理论的价值趋向,能够有效地化解社会矛盾,协调好社会整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促进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所谓合意行政理论,一般是指由行政主体提供渠道,行政相对人介入行政过程,声明自己在管理中的利益并对行政主体的决策施加影响的行政方式。该理论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人性化的关怀,鼓励、支持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之间的真诚合作,以实现国家利益、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的最大化和最优化。对行政主体而言,合作行政能够节约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顺利实现行政目的;对行政相对人而言,合作行政能使自己受益,享受行政主体提供的高质量的服务。双方合作得越充分,互谅的可能性就越大,矛盾得到化解的可能性就会越充分。从上述阐述中可以得出以下结论:行政争议出现后,根据各方自愿的原则,由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主体的同级人民政府或者上级主管部门提供协调的平台,行政主体在法定职权范围内,在不损害国家利益、公共利益及他人利益的前提下,对本机关所做的行政行为作出变更,是符合合意行政理论的。其次,行政复议调解制度符合我国“和为贵”的传统文化,有利于缓和申请人与行政机关的对立情绪,节约行政成本和申请人的救济成本,促进行政争议的柔性解决。由于调解结案是双方平等协商的结果,双方心理均易接受,一般不会再行起诉,这样,一方面节约了申请人的救济成本,另一方面也节省了行政机关因应诉付出的大量时间、精力,使行政决定能较快付诸实施。涉及对申请人执行的行政争议,调解成功后,减少了执行环节,大大提高了行政机关的工作效率、节约了行政成本。
二、我国现行行政复议调解制度的架构及不足
(一)我国行政复议调解制度的立法考察

[1] [2] [3] [4] [5] 下一页

  • 上一个论文:

  • 下一个论文:


  • 看了《论我国行政复议调解制度》的网友还看了:
    [法律论文]试论我国涉食品安全犯罪中的定罪与量刑标准
    [法律论文]试论我国保险纠纷业内调处机制的完善
    [法律论文]简论我国环境犯罪的刑法规制及完善
    [法律论文]浅谈我国经济犯罪死刑的废止
    [法律论文]试析我国刑法中无限防卫权的研究
    [法律论文]试论我国反垄断法对自然垄断行业的规制
    [毕业论文]论我国经济结构性失衡与多层次产业转移对策
    [法律论文]试析我国公民人身自由与安全权
    [法律论文]试论我国一人公司的法律规制
    [企业管理]研究我国养老旅游产品开发策略

    法律论文
    普通论文各国法官的身份保障
    普通论文公司解散诉讼的程序法理
    普通论文死刑适用标准探析——以实体法为
    普通论文关于市场经济体制下行政法的地位
    普通论文我国侵权法上特殊数人侵权责任分
    普通论文以制度经济学的视角浅析城市房屋
    普通论文双边投资协定中的自裁决条款研究
    普通论文企业法律风险纲论:理论、范式及
    普通论文犯罪事实支配理论在德国判例中的
    普通论文经济犯罪废除死刑的思考--以吴英
    普通论文论著作权的性质
    普通论文股权变动模式的再梳理
    论文
    普通论文[免费范文]企业文化—左右企业命运
    普通论文[免费范文]七一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
    普通论文[今日更新]略论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
    普通论文[今日更新]浅谈新农村建设
    普通论文[工程建筑]关于发达国家工程质量监
    普通论文[免费范文]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转段
    普通论文[今日更新]幽默笑话之动物情话:黄鼠
    普通论文[今日更新]有升有降、一样心理、不
    范文大全
    普通范文[个人简历]个人简历模板(十五)人
    普通范文[范文大全]园林局城市森林工程工作
    普通范文[范文大全]**县供电公司**供电所自
    普通范文[范文大全]市妇女儿童发展规划终期
    普通范文[调查报告]检察院:关于网吧周边刑
    普通范文[范文大全]共产党员油库抢险救灾事
    普通范文[范文大全]XXXX“继承光荣传统、争
    普通范文[范文大全]2012年小学生清明节作文
    演讲致词
    普通演讲[商务礼仪范文]商务活动洽谈会礼仪
    普通演讲[会议发言稿]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动员大
    普通演讲[竞聘演讲稿]法律政策研究室主任竞职演
    普通演讲[开业开幕]酒店开业庆典致辞
    普通演讲[其他礼仪范文]司机礼仪
    普通演讲[会议发言稿]在学习中心组先进性教育活
    工作范文
    普通公文方案[公文写作]惠普用人之道:人适其位各
    普通总结[年终总结]2010年财政所工作总结
    普通公文方案[合同范本]技术保密协议
    普通总结[工作计划]2007班主任工作计划(二)
    普通总结[工作计划]“幼儿园大班年级组教科研
    普通公文方案[公文写作]*镇合村并组工作经验总结
    普通公文方案[合同范本]港口作业合同
    普通总结[工作总结]市民政系统民主评议行风工
    普通公文方案[公文写作]《论*党员的修养》读后感
    普通党建工会[记要]县委班子2004年度述职
    普通总结[工作计划]心理健康教学工作计划
    普通公文方案[公文写作]教师信息技术校本培训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