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范文 | 演讲致词 | 汇报体会 | 总结报告 | 公文方案 | 领导讲话 | 党建工会 | 论文 | 文档 |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网 >> 论文 >> 今日更新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反语的生成和理解机制           
反语的生成和理解机制
1979)在会话原则和言语行为的基础上,认为反语是一种间接言语行为。Leech(1983)提出了反语原则(Irony Principle),他认为反语是说话人为了维护礼貌原则而故意违反合作原则的“质”的准则而产生的。这一解释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人们为什么要使用反语,但对反语的生成和理解的心理过程即认知机制未作评述。Sperber & Wilson (1981,1984)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出发,在关联理论的框架下提出了反语提述理论(Echoic Mention Theory),这一理论与Grice,Leech的语用模式相比,有其优越之处,但它并没有明确区分反语和其他修辞格的区别,并且并不是所有的反语都有回应现象的出现。关于反语的理论还有Clark & Gerrig(1984)的伪装理论(Pretense Theory),Giora(2003,2005)的分级显性意义假说(Graded Salience Hypothesis)等等。但这些理论都未能解释反语应用的最根本的认知机制,使得很多反语现象得不到充分的解释。
  二、理论依据
  1.常规关系。常规关系作为认知世界的一种方式方法,是对人认识事物的具体方法的反思后形成的一种思维方法,成为自觉或不自觉地认识事物的一种视角、一种图式、一种框架、一种模型(徐盛桓,2006:21)。具有常规关系的两事物互为对方的关系体(relational entity),一个关系体的存在总是内在的(inherently)蕴涵着另一关系体的存在。(Croft & Cruse,2004:67)。从而将事物连成一个可被人们感知和理解的网络。近年来,人们从更为抽象地层次对常规关系作了新的概括,认为常规关系在人们大脑里的知识结构中,是作为小型知识集分布的,分布为多层级的支系统和分析同,有相邻/或相似关系把它们纵横交错地连通在一起,这就是说,[相邻±]和 [相似±]可以作为审视常规关系的两个纬度(徐盛桓,2007:5)。
  2.正——反相邻连续统。具有常规关系的两个事物之间的相邻/相似性可以从非常相邻/相似到非常不相邻/相似,这中间还存在着许多不同程度的相邻/相似性,从而构成一个事物之间相邻/相似的连续统(由于篇幅及本文的侧重点,这里只讨论相邻的连续统)。例如,形容一个人的外貌,正的方面我们可以说“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上一个论文:

  • 下一个论文:
  • 推荐文章
    西安世园会标语的社会语言学
    网络舆论危机的生成逻辑与应
    温血动物与冷血动物的生存之
    不懂外语的翻译家林纾
    日语礼貌用语的语用功能定位
    生物学教学要注重提高学生的
    樗蚕的生物学特性与科学防治
    日语的暧昧表达与社会文化
    如何提高园林绿化工程的生态
    议水利工程中的生态因素以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