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范文 | 演讲致词 | 汇报体会 | 总结报告 | 公文方案 | 领导讲话 | 党建工会 | 论文 | 文档 |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网 >> 论文 >> 今日更新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发展经济学理论与职业教育的城乡融合           
发展经济学理论与职业教育的城乡融合
会发展。然而,乡村精英的大量、持续外流,对人力资本本来就十分匮乏的乡村来说不能不是一种损失。乡村精英出于自身的利益诉求和浓厚的乡土情结,也多会甘愿成为农民组织的发起者、凝结点和推动力,通过培训提升为现代农业的关键人物,即具有组织领导能力和掌握科学技术的新农民。
  
  三、“农业细碎化”与适度规模经营
  
  实现二元经济结构转换不能只依靠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还必须大力发展农村经济,缩小工农差别、城乡差别。上世纪80年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决了中国13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和7亿农村人口的温饱问题,但农村土地制度依然定格在改革初期。中国现有2.4亿多农户,1.24亿公顷耕地,户均经营规模只有0.5公顷左右,“农业细碎化”成为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和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制度性障碍,小规模的家庭经营获取信息难、采用新技术新装备不经济、交易成本高。成为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和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制度性障碍:
  (一)低水平发展陷阱
  农业现代化的前提是必须让大量劳动力转移到城市以后,其所承包的耕地以多种方式流转到种田大户手里,进行规模经营和现代化生产。黄宗智(华盛顿大学博士。加利福尼亚大学荣休教授)曾引用国家统计局发表的下述数据来说明中国农业的“过密化”:2003年人均分配土地是2.4(播种)亩,户均9.2亩,劳均(实际务农劳力)7.3亩,出来打工人数较多的湖南2.1亩/人、湖北2.7亩/人、安徽2.7亩,人、四川2.0亩/人。同年,每个农业劳动力平均所产的1362公斤粮食中,只有18%(294公斤)是出卖的。其他都由农户自家消费。也就是说,在种植业中口粮种植占去一半。他认为这反映出小农经济处于低效率、低收入水平,是农民工外流城市的基本动因。在贫困地区,农民外流撂荒耕地严重,到2006年12月31日止,全国共有耕地1.22亿公顷,撂荒耕地达0.018亿公顷,欠发达地区如湖南省郴州市抛荒率为2%。宜章县4.5%。
  (二)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从一定意义上说,农业现代化就是农业技术进步的过程。世界农业现代化的实践也表明,技术革新是农业发展道路变迁的主要线索,中国农业技术进步主要面临三方面制约:一是人力资源素质制约。二是农业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上一个论文:

  • 下一个论文:
  • 推荐文章
    浅议美声唱法在中国的发展道
    农林院校《政府经济学》教学
    自媒体发展对新闻传播的影响
    中国司法制度的发展方向
    北京城市经济战略摇摆会带来
    低碳经济战略下环境服务市场
    基于SCP模型论企业经济战略的
    国外低碳经济战略分析及启示
    中国经济战略转型与期货市场
    中国美术发展的社会文化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