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范文 | 演讲致词 | 汇报体会 | 总结报告 | 公文方案 | 领导讲话 | 党建工会 | 论文 | 文档 |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网 >> 论文 >> 今日更新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文化转型、文化进化与文化软实力           
文化转型、文化进化与文化软实力
;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和工人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社会革命的风暴荡涤着一切污泥浊水,变革与抗争成为时代的主旋律;在精神文化上,达尔文生存竞争、优胜劣汰的法则或明或暗的起着作用,“斗争哲学”似乎成为人们顺理成章地接受的概念。
  任何文化都是时代的一面镜子,是时代精神精华的闪烁。时代的变迁必然促使文化转型。在我国,从“斗争哲学”到“和谐文化”的转型,却经历了异常艰难曲折的道路。
  “1949年之后的中国共产党执政及执政哲学本身就是一个从革命党向执政党转型的过程。我们看到,它的转型经历了一个领导人治国理念由肯定——自我否定——再肯定的曲折认识过程,也经历了一个中国现代化由成功——挫折——再成功的曲折发展过程。”[9]影响这一转型的关键,就在于如何理解中国社会中的矛盾和如何给矛盾定性。新中国成立以来,一直存在着两种不同的思路。第一种思路主张社会主义时期仍然存在着阶级斗争,阶级斗争是社会矛盾发展的主线,“斗争哲学”应该是我党执政的主导哲学。第二种思路主张应该适应执政与建设的新形势,不能夸大阶级斗争的作用,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主导,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努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这两种思路的博弈,代表了两种文化的博弈,它深刻影响并且反映了我国建国以来现实社会的运动过程。建国最初的七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第一个黄金时期,中国成为同期世界各国经济增长率最高的国家之一。随后的20年,我们在曲折中艰难地跋涉,并遭遇到了十年“文化大革命”的浩劫。在所谓“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中,我国社会物质生产体系面临崩溃的边缘,社会思想文化结构遭受极度扭曲,“斗争哲学”渗透到社会文化的方方面面,并且持久地长期地支配着人们的行为。然而历史总是要戏剧性地纠正自己的错误,并且自我开辟正常发展的道路。20世纪70年代末期,在拨乱反正、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的指导下,我国重新走上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正确轨道。
  “和谐文化”正是历史辩证发展高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 上一个论文:

  • 下一个论文:
  • 推荐文章
    中国经济战略转型与期货市场
    社会文化背景影响下的工业设
    浅析社会文化在当代时装摄影
    中西社会文化的差异及其渊源
    中国美术发展的社会文化背景
    俄罗斯重评斯大林思潮的社会
    透过网络文化特性分析大学网
    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研究
    校园网络文化的积极审视
    物理文化在物理教学中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