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范文 | 演讲致词 | 汇报体会 | 总结报告 | 公文方案 | 领导讲话 | 党建工会 | 论文 | 文档 |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网 >> 论文 >> 今日更新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现代中国思想史上的“民生主义”           
现代中国思想史上的“民生主义”
否有值得继承的精神遗产?基于此,或可对“民生主义”所展现的意义,有新的认知。
  问题可由“国难”之际“民生主义”受到特别重视说起。蒋廷黻在“九一八事变”发生时曾表达过这样的看法,“一切严重的国难都是国家和民族的试金石。我们若要知道一国人民的知识程度、组织能力、习尚与人生观,我们最好的法子就是看这民族如何处置一个严重的国难”,“九一八就是我们民族这样的一种试金石”。我们可以注意到,将“抗战”与“建国”相提并论,构成了抗战期间蒋介石言说的核心,相应地,也突出“民生主义”的意义。在《中国之命运》一书中,蒋引述了他在《三民主义之体系及其实行程序》中有关“民生主义”的言论,指明战后中国的民族主义目标、民权主义战略和民生主义结局,还特别指出:“革命之主义,如日月经天一样的明白。革命的方略,国父已经有了精确的遗着。革命的成败,到今日又已经为事实所证明。国民只须遵循主义,按照方略,顺着成功的路线,穷理致知,实践力行,来应付世界历史上空前的变局,而与全体人类分担世界改造的伟大事业,自必能达到最后的成功”。而在“国难”的背景下,基于建立抗日统一战线的诉求,“三民主义”也成为各政治势力合作的思想基础,尤其是“民生主义”,构成各种政治力量都较为重视的原则。1946年政协会议决议也体现了此一原则,会议通过的《宪法草案》就规定,“国民经济以民生主义为基本原则,国家应保障耕者有其田,劳动者有职业,企业者有发展之机会,以谋国计民生之均足”。所通过的和平建国的施政纲领中,在经济方面也具体提出了政府定期召开全国经济会议、吸收民间意见制定经济政策、防止官僚资本之发展等规定论文联盟Www.LWlm.com。因此,抗战期间对“民生主义”的重视也提示我们注意“民生”问题是基于怎样的背景浮现。
  作为抗战建国纲领“最高准绳”之“三民主义&rdquo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 上一个论文:

  • 下一个论文:
  • 推荐文章
    侯外庐中国思想史研究的民族
    中国思想道德教育的未来发展
    世界观\伦理性文明与主体性中
    中国当代水彩画的现状分析
    关于中国台湾可持续发展指标
    中国台湾中华航空公司A33
    中国台湾地区WiMAX发展
    爱立信在中国台湾部署下一代
    浅议中国传统文化的现状
    中国传统文化对企业人力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