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范文 | 演讲致词 | 汇报体会 | 总结报告 | 公文方案 | 领导讲话 | 党建工会 | 论文 | 文档 |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网 >> 论文 >> 今日更新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现代中国思想史上的“民生主义”           
现代中国思想史上的“民生主义”
“民生主义”的文字才重视“民生”问题,倾向自由主义的知识分子也将论辩的中心聚焦于此。就中国自由主义思想的发展来说,1940年代也有其特别的意义:自由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到此时或许才真正“浮出水面”,尽管只是“昙花一现”,但毕竟出现了明确标榜“自由主义”立场的刊物;代表自由主义的政治力量第一次呈现于中国思想舞台;甚至中国自由主义者也才真正回答了“自由主义是什么”的问题,并关切“自由主义往何处去”。可以明确的是,到1940年代,中国自由主义才有了较为清晰的图景。我们可以注意到,针对“自由主义”的阐述,较为重视“民生”内容,展示出“经济平等”的基调。傅斯年在《评英国大选》这篇文字中,就深有感触地表示:“我平生之理想国,是社会主义与自由并发达的国土,有社会主义而无自由,我住不下去,有自由而无社会主义,我也不要住。所以我极希望英美能作出一个新榜样,即自由与社会主义之融合”。实际上,对“经济平等”的追求不单是1940年代自由知识分子思考中国出路的重要资源,而且,由于历史的延续性,在自由主义思想台湾形态浮现过程中,最初关切的仍是1940年代末期最为热衷的“政治民主”与“经济平等”。
  透过“民生主义”的现代回响,尤其是中国自由主义在1940年代所揭示的主题,一方面说明对于“民生”问题、“经济平等”问题的追求构成时代的主题,另一方面也促使我们思考“民生主义”是否具有更为长远及普遍的价值意义。
  说起来,所谓“民生”实在是再朴实不过的字眼,古今中外皆不乏相关的论述,1924年孙中山先生正是在广泛吸收西方思想,并结合古代中国民本观念的基础上,将“民生”定位于“人民的生活,社会的生存,国民的生计,群众的生命”,强调了“人类求解决生存问题,才是社会进化的定律,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 上一个论文:

  • 下一个论文:
  • 推荐文章
    侯外庐中国思想史研究的民族
    中国思想道德教育的未来发展
    世界观\伦理性文明与主体性中
    中国当代水彩画的现状分析
    关于中国台湾可持续发展指标
    中国台湾中华航空公司A33
    中国台湾地区WiMAX发展
    爱立信在中国台湾部署下一代
    浅议中国传统文化的现状
    中国传统文化对企业人力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