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初中代数课程“数形结合”思想研究 |
|
|
一次线性函数的性质,y是根据x的取值要确定的. 比如,建立表格并用坐标纸画出如下函数的图形(如图1),对其进行解释说明: 注意到函数y=mx的图像: 均为过原点的直线; 不同的函数倾斜度不同; 和倍数的图像相同, 但它是连续的, 而不是离散的. 例2 (8年级,②)生成整数序列并加以描述,将之与其几何模式联系起来. 例如: 2的乘幂(图2)图2 将2的乘幂看作是:2个点组成的一排;4个点组成的方阵;2个4点方阵组成的纵排;4个4点方阵组成的方阵. 递增的矩形(图3)图3 如图3,根据序列是递增或递减,以及递增或递减的步长是否相等来对熟悉的序列进行分类 层次2 “以形助数”,帮助理解抽象代数知识 代数的形式化与符号化,容易造成学生认知上的困难. 为了帮助学生从算术成功过度到代数,课程在呈现方程、代数式等传统代数知识的过程中,安排了相当多的具体事例,以一种真实、形象化的手法,借助技术与现实帮助学生从几何直观的角度去看待抽象的代数知识. 对于某些抽象难懂的数学概念与性质,改由观察其“形”或者构建有效的几何模式,来帮助学生多角度理解与记忆. 从“数”与“形”两种相反的性质着手,达到优势互补的效果图4 例3 (9年级,①)利用几何方法来建议一些代数结果. 使用纸笔、坐标纸或者图形计算器画出方程的图像 *来解方程组:x+3y=11,5x-2y=4. 如图4,两条直线的交点(2,3)给出了方程的近似解 . 图5 *y=x y=x2+3. 如图6,将方程的解x=6,y=6与首项为1,“除以2,加上3”,代数表达式为x→x2+3的序列极限联系起来. 图6图7 例4 (9年级,①)用几何论据来说明这些结论.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
|
|
上一个论文: 从代数发展看数学教育 下一个论文: 几何代数统一体 数形结合莫分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