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范文 | 演讲致词 | 汇报体会 | 总结报告 | 公文方案 | 领导讲话 | 党建工会 | 论文 | 文档 |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网 >> 论文 >> 今日更新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论儒家自然哲学傩系的建构           
论儒家自然哲学傩系的建构
识利用自然的范围设定在为人道之用时,也就把自然的存在意义及功能引向了德化。因此从其整体思想看,荀子的“天人相分”思想的本质仍是天人相合。
  汉代的董仲舒完善了传统的阴阳五行理论,将之应用于天人感应论,进而确立了儒家自然哲学认识包括人在内的整个自然界的初步思维范式:作为认识对象的自然界被分为不同的要素系统,系统间彼此联系,并形成一个整体。在董仲舒看来,“天地人,万物之本也,天生之,地养之,人成之。天生之以孝悌,地养之以衣食,人成之以礼乐。三者相为手足,合以成体,不可一无也。”(《春秋繁露·立元神》)天地是生命之本源,而人的作用在于使天地所生养的万物臻于完美,天地人“三才”是相互感应、相互作用的一个整体。
  北宋的周敦颐以“太极”说“人极”。他运用太极图,构造了一个从宇宙发生到人类社会构成的图画:太极生阴阳、阴阳生五行、五行生万物。这既是一个宇宙生成与发展过程,又是一个形而上的本体的逻辑展开过程。阴阳之气是万物的根本,并化生五行的类属,“五行一阴阳也,阴阳一太极也,太极本无极也。”(《太极图说》)“太极”范畴的提出,直接影响了儒家自然哲学形上学的最终确立。承接周敦颐的思路,张载对宇宙自然进行了更为深入的阐释。张载认为,宇宙自然的本原是“太虚”,“太虚即气”,“虚者天地之祖,万物从虚中来。”(《正蒙·太和》)太虚之气分为阳清和阴浊两类,“地纯阴凝聚于中,天浮阳运旋于外。……恒星不动,纯系乎天,与浮阳运旋而不穷者也,日月五星逆天而行,并包乎地者也”(《正蒙·参两》),天地自然由此而生。太虚之气演化出天地以后,再演化出人与万物。人也是物中之一物,不过“得天地之最灵”。

论文联盟*编辑。气聚合为人为物有严格的规律,所谓“天秩”、“天序”。“生有先后,所以为天序,小大、高下相并而相形焉,是谓天秩。”(《正蒙,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上一个论文:

  • 下一个论文:
  • 推荐文章
    论儒家历史哲学的演进
    论先秦儒家教化哲学的理论根
    论先秦儒家政治哲学中的和谐
    儒家人本哲学思想与人力资源
    儒家德育及对当代德育目标的
    儒家传统行政伦理及其现代转
    参悟儒家教育哲学的思想
    现代新儒家历史哲学及其时代
    《观》卦的祭祀内涵与儒家哲
    儒家哲学与“双向忠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