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范文 | 演讲致词 | 汇报体会 | 总结报告 | 公文方案 | 领导讲话 | 党建工会 | 论文 | 文档 |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网 >> 论文 >> 今日更新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视域融合与古文学习           
视域融合与古文学习

视域融合与古文学习

 众所周知,我国的古代文化博大精深,许多优秀的文学大家和文学作品都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不朽的艺术魅力流传于世。因此,当很多老师和学生欣赏宏伟的先秦诸子散文,聆听《诗经》、楚辞的动人篇章,朗诵优美的唐诗宋词时,都会久久沉浸于其营造的美好境界中。但是仍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提出了这样的疑问:“我们都是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人,学这些古代的东西尤其是那些枯燥的散文有什么用呢?”我认为学生之所以有这样的质疑,原因有二。一是古代的文学作品尤其是散文在表达方面与今人有很大差异甚至有些晦涩难懂,所以老师往往要利用相当一部分的课堂时间来讲解字、词、句,疏通全文,而这正是学生认为枯燥,提不起精神去论文联盟*论文联盟*编辑。学习的。二是现在的学生都生活在快节奏、实用化的现代社会当中,再加上他们特有的心理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没有足够的时间也不愿意花费时间坐下来细细品味几千年前的文学作品中所蕴含的或平和淡泊或慷慨悲凉的心境,而是乐于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和时尚前沿资讯。那么如何来解决这一问题呢?我认为我们可以从伽达默尔的“视域融合”中得到启示。
  我们都知道,在理解一部文学作品的时候,存在着一种似乎不可避免的矛盾:首先,人们不能脱离产生作品的特定历史时代来理解和解释作品;另一方面,我们学习的这些作品又存在于“现时”中,我们作为一个现代人,也不可能决裂于“现在的”时代来理解作品,毕竟我们不是作品创作的同时代人。为了解决这样一个理解上的问题,现代释义学代表人物伽达默尔首先提出了一个观点,他认为理解者的理解具有一种“历史效应”。“理解、释义在本质上是历史的,……人对过去的、现存的事物的理解不是永恒的、凝固的、一成不变的,而是处于不断变化之中。”所以恢复本义是不可能的,是违背意义本身的。历史上艺术作品的作者与如今的理解者都会根据自己所处的时代、个人性情禀赋等有各自对意义的判断,这种判断他称之为“视域”。而理解的价值就在于视域的融合,解释活动其实是两种视域即解释者的视域和文本视域的对话。解释者只有带着自己的视域进入到所要理解的文本的视域中,才能在与文本的对话中达到&ld

[1] [2] [3] [4] 下一页

  • 上一个论文:

  • 下一个论文:
  • 推荐文章
    适用作者单位是行政事业的会
    知识经济视域下人力资源会计
    功能语法视域下俄语表情句法
    科学与哲学融合的成果
    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融合发
    社会主义新农村视域下的农村
    试析公共视域下的分配公正价
    试论西方文化视域下人的主体
    文化哲学视域下的科技文化研
    市场经济伦理视域的马克思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