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范文 | 演讲致词 | 汇报体会 | 总结报告 | 公文方案 | 领导讲话 | 党建工会 | 论文 | 文档 |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网 >> 论文 >> 今日更新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现代伦理世界的“伦理性”及其转变           
现代伦理世界的“伦理性”及其转变
理学意味着彼岸的道德世界的瓦解,而受驱逐和诅咒的“恶”被招回世界。
  因而,现代伦理学是在如何面对“有恶的世界”——有恶世界的伦理学——而成为现代的。可以说,有恶世界的伦理学是“善的彼岸世界”摧毁之后,对现世真实的有恶世界的关照,是新历史状况下的“道德何以可能”的另一种存在空间与形式,是从“求善”的伦理学转向“抑恶”的伦理学的道德类型学的变化。在这里,对现代伦理的“世界”背景的变化,我们同样按照上文对“伦理性”分析的三个层面来描述。
  从道德世界的预设到有恶世界的真实,恶的“附体”发生在世界生存感受的改变——恐惧、怨恨、烦……。现代开端的“世界”伦理学,理性的伦理生活拒斥生活经验,伦理学成为非体验的伦理学而先后出现了律法伦理学与救赎伦理学。在理性和彼岸世界的规制下,无感受的生存拒斥和无感受的彼岸希望成为伪善的面具,也成为掩盖真实生命悖论的帷幕。克尔凯郭尔全其一生都是生活在“恐惧”之中,对现实生活的恐惧,对于上帝分离的恐惧。因而在其哲学中揭示出“虚假的生存状况”,即依赖感性原则的生活和依赖理性原则的生活。“美感一理智原则在于,除非其存在已消融在可能中,现实就不可能被思想和理解。伦理的原则是,除非可能已变为存在,可能性就不可能被理解。”而这两种原则的生活都不是现实                       

的,“唯一为个体而存在的现实是他的伦理的现实(生存)”。而尼采更为彻底地认为,基督教所源出的罪的体验和感受就是怨恨,怨恨就是有限性,就是罪性,只要“有死”就有怨恨,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面对“怨恨&rd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上一个论文:

  • 下一个论文:
  • 推荐文章
    和谐行政伦理的道德意识基础
    浅析早期道教经典中的家庭伦
    论和谐保定语境下的农村伦理
    网络伦理道德特点浅析
    现代物流管理战略浅谈
    分析现代林业的发展与生态文
    英美文学研究与网络伦理文化
    西方现代艺术对艺术设计的影
    机床设计中的现代工业设计理
    浅谈中国现代水墨画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