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范文 | 演讲致词 | 汇报体会 | 总结报告 | 公文方案 | 领导讲话 | 党建工会 | 论文 | 文档 |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网 >> 论文 >> 今日更新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漫谈中国汉传佛教音乐           
漫谈中国汉传佛教音乐
字所掩盖,而实质上,它们是首尾相叠的极为稀有的重叠式轮唱,最后一起合唱。如:《梁皇宝忏》,拜三十五佛等,其中礼拜部分就用的重叠式轮唱。这样一来使单一的曲调,在动静之中丰富起来,立体起来,也让汉族佛乐更加丰富多彩。

中国的五声调式在佛教音乐里均有使用。以宫调、羽调、徵调为主,商调、角调也不罕见。例如在四川的佛教音乐中常有商音、角音结尾的佛曲,也有商音、角音引入的唱赞。其中不乏有六声音阶的燕乐调式,以及七声的运用。也有少量的含有临时升降记号的单音、装饰音的出现。特别是在领唱的时候,有腔无板、拖音较长的部分,常常出现临时升降记号的装饰音,有调式游离的感觉,让人耳目一新。
  佛教音乐的记谱,最初由梵音传入西域,为龟兹乐。在唐人眼里,龟兹乐实质就是佛乐。玄奘《大唐西域记》载:“龟兹国文字取则印度,管弦伎支,特善诸国。”又称其国“伽蓝百余所,僧徒五千余人,经教律仪,取自印度”,是一个佛教和音乐都很发达的国家。这明确记载了佛教音乐是从梵呗到龟兹乐,再传到中原。佛乐由口口相传到刻写记载,这是什么样的乐谱呢?有学者认为是《汉书》所讲的“声曲折”,这是一种以原始的、直观的、以曲线状态来记载声音的高低走向的示意谱。现代的摇滚乐、爵士乐中黑管和萨克斯风的solo (独奏)段,它们的记谱很类似这种“声曲折”线形式的记谱法。Solo段的曲调和节奏都由演奏者临时自由发挥。在现代青年作曲家的作品中也能见到这种记谱法的使用。这种“声曲折”的曲线谱,现仍存于日本《大正新修大藏经》二七一二有《渔山声明集》,二七一三有《渔山私钞》皆为旁注乐谱,状如“声曲折”。这种古老的记谱法是记谱法中的活化石。而近现代民间所用的工尺谱,也是由印度的七声梵文演变而来。现北京智化寺、山西五台山的佛乐中还保存有清代、民国初期的手抄工尺谱。梵文的引进,及中国音韵学的产生,都是佛教经典的浩大翻译中的副产论文联盟http://Www.LWlm.cOm品,最终形成了中国化的佛教音乐。
  佛教音乐博大精深,在近代已有不少专业音乐工作者及专家们进行了收集整理。上世纪30年代初,著名音乐家刘天华就有《佛乐谱》的问世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 上一个论文:

  • 下一个论文:
  • 推荐文章
    邮票上的中国地理知识
    论中国地理标志的法律保护及
    “中国地理概况与区域差异”
    试论加强中国地理教学的重要
    论塞纳特对中国早期喜剧电影
    当代中国人口政策演变述评
    畸变的世俗化与当代中国大众
    当代中国新闻传播的“三化观
    当代中国语境下的能动司法路
    对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