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范文 | 演讲致词 | 汇报体会 | 总结报告 | 公文方案 | 领导讲话 | 党建工会 | 论文 | 文档 |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网 >> 论文 >> 今日更新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后现代主义中的电视语境基础与电视化趋势           
后现代主义中的电视语境基础与电视化趋势
也进入一个“改版日常化”的新时期,许多节目上马不到一年半载便匆匆改头换面。这种后现代主义情节抛弃了对确定性的迷恋,告别了对精神家园的执著,他们沉醉于反复无常的变化,特别热衷于标新立异,在电视剧人物性格的塑造中,复杂的、多变的、零散化的一面被强调出来。
  
  多元融合与零散收视
   后现代主义主张多元论,反对中心主义和一元论,反对任何形式的统一。他们认为统一即代表统治,以普遍性的名义消灭特殊性,以同一性的名义取消差异(《后现代主义哲学概述》,赵光武)。绝对化被置疑,后现代作为吞噬一切统一性的批判和反驳而出现,反对任何方式及任何领域上的模式化。后现代主义消解了现实主义的“典型化”,电视大众文化逐渐摧毁了传统文化的形而上规范,陶醉于把玩生活时尚与个性风格,表现在思维建构、创作手法、艺术形式等方面的多元融合。一方面,以往电视领域中格格不入的电视剧与电视纪录片也开始出现交叉融合的迹象,“纪实性电视剧”与“戏剧化纪录片”作为“嫁接式”的节目形态而广为流传,更多的是电视娱乐领域中的表演秀、竞技秀、脱口秀、真人秀等,彼此突破概念与创作标准的范式,不断兼并联合。
   零散化是后现代主体“非中心化”或“无主体化”的体现。由于文化工业化,人文意识也被无孔不入的商品意识侵蚀,超功利的完整的主体已转变为零散而无中心的碎片。由于主体零散化,代替痛苦的是冷漠超然和无言以对,真理的标准已经似是而非,多元比单一及它自身无法表现的自然法则更具有原创性。上世纪90年代初始,电视迎来了生产与传播时代,艺术品的创作转为商品的生产。艺术与生活的界限在电视的方寸之间开始模糊甚至消失,艺术的复制性、平面性、通俗易懂、直观感性锻造了零散收视的习惯。当人们以几秒一换的速度频繁更换着电视频道而不知所选的时候,零散化已经成为日常生活审美化语境中的后现代体现。正如后现代主义的反连续性、反整体性、不确定性一样,电视大众文化提供给大众的往往也是一些随意性的收视感受,人们不会记得昨天的电视节目到底有什么意义,回忆仅存于片断或者瞬间。当然,这种有如“碎片状”“片段般”的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 上一个论文:

  • 下一个论文:
  • 推荐文章
    世界现代史的教学探索
    红歌在中国近现代史教学实践
    中国近现代史易混易误史实、
    论增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
    西方古典绘画艺术对现代插画
    用管理会计营运现代商业银行
    近现代抽象画家作品中线条的
    高校教学档案管理的特点及现
    档案管理在现代血站管理中的
    试论现代移动通信技术